• 108阅读
  • 0回复

“下访”应求实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04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下访”应求实效
  河北怀来县 贾阅军
  所谓“下访”,就是深入基层。领导干部“下访”,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种好的工作方法,毋庸置疑,对于沟通上下思想,打开“隔心锁”,促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不犯或少犯官僚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意义重大。然而,有的同志却只是把“下访”当做图新潮、凑热闹,摆摆花架子。往往是车未出发先打招呼,兴师动众。此种“下访”,被群众称为“新瓶装旧酒”,说这是“瞎访”。
  报载,某县领导同志到一蔬菜示范村“下访”。领导同志刚下轿车,秘书就急切地向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介绍:“这是咱县县委书记,请你们把依靠大棚种蔬菜致富的经验谈谈。”几位农民正要倾诉苦衷,看到拥来的乡村干部,张开的嘴又闭上了。这样的“下访”,已失去了本来的意义。领导干部“下访”必须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对于那些作风不深入,“官”架子大,存在模糊“官念”的干部来说,首要的任务是痛下决心,树立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为民办实事的自觉意识,要勇于以一名普通百姓的身份和心态“下访”,真正“渗入”到群众中去。
  为避免“下访”变“瞎访”,笔者认为,做到“四不可”很重要。
  一不可漫无目标,搞虚功。领导干部“下访”到基层,目的是为了摸清情况,考察实际,拿出办法,解决问题,切忌走马观花、无的放矢。
  二不可前呼后拥,摆威风。过去,我们的干部下乡,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促膝谈心中了解了社情民意,在共同劳动中掌握了基层情况。而现在我们有些干部下乡却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这哪里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下访”切忌浮光掠影。
  三不可自以为是,乱指挥。到基层“下访”,必须谨记不摸透事情底细不瞎说,没有新知新见不忙说,与党的政策、规定有悖的话不乱说。
  四不可新班子唱旧戏,莫将过去的“蹲点包村”等改换成“下访”称谓,要有新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