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缅怀我军装甲兵创建人许光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04
第6版(纪念与回忆)
专栏:

  “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
  ——缅怀我军装甲兵创建人许光达
  邓家泰
  今年6月,是许光达司令员逝世30周年,我们满怀深情缅怀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许光达同志。他作为我军装甲兵的创建人所建立的伟大功勋,将永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史册。
  在十年动乱中,林彪反革命集团出于篡党夺权的罪恶阴谋,对光达同志进行诬陷和残酷迫害,致使他含冤去世。但他那种赤胆忠心、一切为了党和人民利益的革命精神,大公无私、坚决服从党的决定,严守纪律、艰苦奋斗的崇高品德,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却深刻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我认识光达同志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晋绥军区(那时光达同志是二分区司令员,我是塞北分区参谋长)。1947年,我被调到光达同志任司令员的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任副参谋长、参谋长,1955年分配到军委装甲兵任副参谋长、参谋长。前后有十五六年是在光达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的。
  全国解放后,我军面临着由过去的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转化,由简单的轻武器(即所谓小米加步枪)向装甲坦克机械化的武器装备转化,这些新情况表明了我军建设进入一个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时期。
  1950年6月,中央军委任命光达同志为装甲兵司令员,筹组装甲坦克机械化部队。当时存在的主要困难是领导机构不健全,人才缺乏,装备困难,但他积极创造条件,为建设一支现代化的人民装甲兵日夜操劳。在以他为首的装甲兵党委领导下,群策群力,苦心经营,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以二兵团部为基础的军委装甲兵领导机关和沈阳、北京、济南、南京、武汉、广州等军区装甲兵领导机构。
  干部缺乏是当时组建装甲兵的一个突出矛盾。光达同志和兵种党委研究,决定报经中央军委批准,积极组建坦克院校,大力培养干部。到1960年前后,已组建起指挥、技术两所学院,五所坦克学校。几个大军区还成立了坦克乘员教导团,专门训练新驾驶员。同时,光达同志还明确规定学校一定要“以教学为中心”。强调培养提高教员的军政素质,完善和改进教学大纲和教材,严格执行条令、教范,不断改造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截至1965年全装甲兵院校共培养出各级各类干部27200余人,技术兵员14900余人,保证了当时装甲兵建设发展的需要。
  为了改善坦克部队武器装备,光达同志本着自力更生为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一方面积极组建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大力开展装甲兵坦克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同时商同国防工业部门抓紧筹建各种类型的坦克制造厂。1959年,我国自制的“59”式中型坦克终于问世了,并参加了国庆十周年的阅兵式。
  装甲兵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兵种,而我们的干部对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知识和经验都很缺乏,这在当时又是一个突出的矛盾。光达同志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1951年4月光达同志以装甲兵党委名义签发了“关于加强技术工作建设与消灭损坏武器机件的指示”,强调指出:“坦克部队的建设,现在处在一个极严重的关头,这就是技术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能前进”。此后,他又尖锐指出:“装甲兵是由高度机械化、摩托化的部队组成的。熟练的使用、保养、管理和掌握这些装备的技术特点,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性能,不能熟练地掌握它,就等于一堆废铁,是毫无用处的。不掌握技术,坦克部队是建设不起来的”。从此,他号召装甲兵的所有干部(包括军事、政治、技术干部)都要学习掌握坦克技术,成为内行。为此,光达同志还亲自带头到坦克学校学习坦克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体会坦克的特点,并在他亲自主持下编写和审定了装甲兵战斗条令及教程、教范和教材。
  1953年3月20日,许光达司令员在装甲兵技术部长会议上,针对部队实际情况,提出了“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的号召。1960年3月31日,经许光达审定,颁发了我军装甲兵第一部《技术工作条令》。至此,装甲兵的技术工作第一次用自己的条令加以规范,促进了装甲兵技术工作建设,有力地保障了部队的战备和训练。
  光达同志在生活作风上,一贯保持谦虚谨慎、生活简朴、严格要求自己。1955年中央军委决定授予光达同志大将军衔,他恳切要求组织上不要给他过高的荣誉,请求军衔授低一些。
  1977年3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为光达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