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求真务实创优势——常熟搞活中小企业促经济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05
第1版(要闻)
专栏:

  求真务实创优势
  ——常熟搞活中小企业促经济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王锦鹄
  常熟,苏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它东距上海100公里,北与南通隔长江相望,自古有“四季丰收”的美誉。
  早在80年代初,江苏省常熟县(现常熟市)的经济总量(工农业总产值)就超过了20亿元,在全国2000多个县中居于前列,与无锡、江阴两县并称“无常江”,“苏南模式”全国瞩目。进入90年代,常熟经济仍然保持着快速发展:1998年,常熟市国内生产总值205.4亿元,人均达19698元,自1992年以来年均分别递增21.2%和21.3%;财政收入15.95亿元。今年1—7月,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9亿元,财政收入10.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和19.9%。
  常熟前进静悄悄,常熟贡献静悄悄。这块长江哺养的富庶之地,15年来上交的国家财政在全国县(市)中一直名列前茅。
  今天来到常熟,也许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还不是“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锦绣风光,还不是这座3000年江南名城展现的现代风姿,而是那一座又一座连结城乡的花园工厂。
  搞活中小企业,正是常熟经济充满活力的奥秘所在。
  优化结构,产业升级,激发增长的内在动力
  常熟工业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1998年是承受内外双重压力的一年。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出口受阻,纺织等行业结构性矛盾正在调整,国内市场处于低谷。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常熟全年仍完成工业增加值76.06亿元,实现利税22.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和16.1%。
  常熟工业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提速增效的动力何在?
  常熟的领导给记者讲了江苏通润机电集团的做法。这家集团利用企业的产品、市场、技术、管理和资金等优势,经管理部门穿针引线,兼并了濒临破产的工程机械厂,盘活了800万元的存量资产。接着,又投资300万元,对承德千斤顶总厂实行了控股经营。目前,这家企业生产的商用千斤顶,产量达550万台,位居世界第一;常熟标准件厂的标准件产品达8万吨,名列亚洲第一,形成行业强势,产品十分走俏。
  为搞活中小企业,这个市以强盘大,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产运营为主要手段,扶持优势企业向强势转化,使一批行业“小巨人”在竞争中迅速成长,众多的小企业呈现出蓬勃生机。江苏通润机电集团、江苏阪神公司、江苏东方机电集团3家名牌企业各有100多家联营配套企业,3个名牌产品带起了3个产业群。
  为使传统纺织业尽快走出低谷,常熟以三家色织企业为核心组建的色织集团,高起点引进了新设备,以存量盘活推动增量调整,使老行业焕发青春。
  常熟市还以扭亏增盈为主攻点,加大亏损企业与相关优势企业的联合重组,逐步使一批亏损企业摆脱困境。江苏旋力集团是一家实力较强的乡镇企业,租赁经营了该市的常熟水利钢铁总厂,不仅盘活了这个厂数千万元的闲置资产,安置了600多名职工,使这个在全省挂了号的特困企业重现了生机,而且也使自己的产品得以配套延伸。1998年,常熟市属企业亏损企业户数和亏损总额分别下降21.2%和35.1%。近年来,常熟还对5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低档次、低效益的小纺织、小化工、小印刷、小水泥、小钢管企业实行了关停并转,优化了资源配置。
  科技创新,名牌的支撑力量
  1998年夏天,常熟市美迪洋集团董事长毛建华再次飞往美国,这位40出头的年轻企业家,是专程前去聘请一位美籍制革专家的。至此,这家创业不到10年的企业,已从国外聘请了15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级人才,在国际市场上如鱼得水。跨国聘请人才,今天对常熟企业来说,已不是新鲜事。
  常熟市经委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在全省463个名牌产品中,常熟市占18个;在全国100个重点保护名优产品中,常熟有2个。
  名牌的背后是科技创新。70年代,拥有技术优势的上海师傅为常熟的乡镇企业带来了最初的市场经验;80年代,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结缘联姻,为常熟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动力;进入90年代,从重视科技进步,到认识知识创新,常熟的企业家们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常熟开关厂去年技改投入达2000多万元,CWI系列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攻关项目和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该厂去年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1%,而利税则增长101%。纺织服装是常熟的传统产业,近年来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设计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显著提高,列入全国重点保护名优产品的“波司登”牌羽绒服,年销售增幅达77.22%,销售量连续4年雄居全国第一。
  作为江苏省产学研联合试点城市,常熟与中科院签订了长期科技与经济协议书,成立了产学研联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管理网络,设立了专项基金,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实施产学研项目的政策性措施。
  目前常熟市已形成电缆厂等6家产学研联合体,建立了辐照交联产品、有机光导鼓等4家高新技术产品中试基地和“常熟———中科院产学研联合基地”。近几年开发的42项国家级重点项目中,已有电子加速器辐照生产线、亲水涂层铝箔等38项投产见效。去年共完成新技术推广项目31项,“四新”产品产值和销售额分别占22.1%和26%。在通过鉴定的40个新品种中,8个填补国内空白,13个填补省内空白。“通润”千斤顶、“波司登”羽绒服、“白雪”和“阪神”冷柜、“梦兰”床上用品等一大批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占有率迅速提高。
  用足区位优势,实现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
  靠近大上海,是常熟的地理优势。
  对于用足用好区位优势,常熟人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不必处处当老大,而是鼓励本地企业挂靠国内重点企业、科研院所,为大工程、大企业集团配套。常熟制冷剂厂被上海氟化工研究所收购,并包装上市;常熟制药厂被中国远大集团收购,企业发展迅速,成为当地利税大户。输变电铁塔厂被国家电网公司控股经营,使企业获得了新的商机。
  扬紧靠上海之长,常熟提出了与上海全面接轨的“十联”:产业联调、经贸联合、企业联营、科技联姻、金融联手、商品联销、交通联接、港口联运、旅游联游、信息联网。目前,常熟与上海经济联合与协作的企业已有150多家。
  为了创造发展新优势,常熟把经济发展新的重点区域转移到了37公里的长江沿线。目前,以支柱产业、基础产业为主体的沿江新型产业带正在形成,沿江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常熟新的经济增长极。新成立的常熟国际化学工业园已吸引了法国阿托、日本大金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进驻落户。大力开发沿江经济新的增长带,正成为常熟经济稳中求快、创造新世纪新优势的重要依托。
  经济的蓬勃活力,带动着常熟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然而,说起苏南的发展,说起常熟的今天与明天,这里的领导如是说:与外省兄弟县(市)比,经济总量与运行质量不如广东,市场规模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如浙江;与周围的兄弟县(市)比,拼搏创新精神不如张家港,村级经济的平衡发展不如锡山,工业的规模经济不如江阴,利用外资不如昆山……
  保持低调,保持谦逊,保持清醒;踏踏实实,步步稳健,这是常熟人特有的品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