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悟“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03
第12版(周末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悟“利”
  巩曜平
  “觉悟”,通俗地说,就是从迷迷糊糊中醒来,原本是佛学中用语。《南本涅槃经》上有:“佛者名,既自觉悟,复能觉也”,说的就是对真谛的领悟,对糊涂的自省。指点迷津的书尽管比比皆是,然而人世间稀里糊涂的事,不知有多少。特别是“利”这个东西,就搞糊涂了许多人。且不说有的利令智昏,有的见利忘义,单说有的捡芝麻丢西瓜,偏偏要小利弃大利,就糊涂得可以。
  当年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照此发展下去,将来统一中国的,大有可能是楚国,而不是后来的秦国。楚国的悲剧就在于,变法中一些人因为既得利益被触及,就对吴起怨恨在心,乘悼王病死之际起来报复,将吴起乱箭射死。吴起一死,变法废止,楚国逐渐衰弱下去。地处偏远的弱小秦国,却由于变法崛起,将楚国等国蚕食鲸吞,终至消灭。楚国那帮斤斤计较丁点既得利益的家伙,不把国家前途命运这个最大的利益放在心上,到头来连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没保住,你说有多糊涂!
  相比之下,赵国的平原君就聪明得多。田部吏赵奢推行租税法,依法杀掉不肯缴租的平原君管家九人。平原君听说大怒,整兵要攻杀赵奢。赵奢却主动上门说道:“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矣!亡灭赵也,君将有此富乎?”平原君听了大悟,立即如数缴出租税,还举荐赵奢“治国赋”,于是“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平原君自然成了受益者。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国家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其实是一种比个人利益更加利害攸关的切身利益。一旦损害了它,什么眼前利益、既得利益,统将化为乌有。
  我们今天深化改革,也必然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触及一些人的眼前利益。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有些人就犯糊涂了,比如,当自己的“铁交椅”被搬掉的时候,再讲起竞争择业、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心里是不是有点不舒服?一旦自己或亲属被优化下岗,再讲起国有企业调整改革、减员增效,脑子里是不是有点想不通?当自己家庭的收入相对滞后的时候,再讲起“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讲起实行医疗、住房制度改革自己要掏点腰包,是不是有点不情愿?这些“不舒服”、“想不通”、“不情愿”一旦支配了自己的情绪,就有可能左右自己对深化改革大政方针的态度,忘记深化改革是使国家走向昌盛、人民奔向富裕的伟大事业,那岂不是要犯糊涂、干傻事吗?
  荀子说过:“不觉悟,不知苦”。犯糊涂的人,即便干了傻事,也尝不出苦头;而聪明的人,用不着干什么傻事就知道哪是有苦头的。他们的差别,大概就在于有没有“利”的觉悟罢。觉悟不觉悟,就看你能否像平原君那样跳出个人的小圈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