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大漠红柳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07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大漠红柳魂
  陈沸宇 王蓓
  出新疆和田市,经洛浦、策勒二县,方至于田。再东出于田县城23公里,我们才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找到了那大片由人工红柳、沙枣、杨树等织成的翠绿。
  这里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播下这片翠绿的主人叫刘铭庭,今年已经67岁了。5年前,他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就一头扎在这荒漠里继续试验推广人工种植红柳大芸。他坚信,人工种植附属红柳所生的名贵药材大芸不仅可以减少人为挖掘野生大芸而造成对荒漠植被的极大破坏,还可以让人们在改造沙漠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支持这项事业,1997年10月,他年近6旬的妻子储慧芳也从乌鲁木齐搬了过来,与他朝夕相守。
  二位老人白天在沙地里冒着大风与酷热,晚上在地窝子里忍受蚊子与牛虻,夜以继日地筑路、丈地、平沙包、修水渠、打地埂、建房屋……秋天来临时,5亩红柳幼苗茁壮成长,1亩大葱开始收获,百十只鸡鸭鸽子扑腾乱飞,7间房子岿然屹立……
  在这里,最难的是同外界联系,只有三四户半牧半农维吾尔族人家的卡尔木西村离这里至少也有3公里。要出去,就要先到5公里外的奥依托格拉乡政府。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通讯工具就是那部汉显传呼机,外界所来书信也只好暂且存放到县上熟人那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每天早晨7时起床,之后就是做饭、除草、浇水……活儿多得干不过来,经常是晚上10点钟才能收工。在这日日相继简单繁重的劳动中,稍不留神就忘了日子。储慧芳为此努力记着日记,所记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记着不敢忘了7区每星期二的巴札(集市),因为一周所需的生活用品都要从那里获得。
  1998年春节,正值储慧芳60岁生日,这时刘铭庭因有事已回到内地,寒冷的沙漠上孤零零地剩下她一个人。60岁的老人在荒漠里安身立命如何能令人放心呢?在福州工作的儿子和在乌鲁木齐工作的女儿在公共汽车上颠簸了两天两夜来了。当手捧着蛋糕的儿女们在破旧漏风的篱笆房里见到又黑又瘦的母亲时,禁不住泪如泉涌,他们恳请她同他们一起回去。储慧芳没有走,也没留孩子们送给她的手机,只留下了特意为她买的那根电警棍。
  在沙漠里同红柳打了40多年交道的刘铭庭,共发现过柽柳(红柳)属新种5种,同南疆农民一起恢复红柳面积超过百万亩,所获19项奖中就有3项是联合国授予的。他每年几乎有2/3的时间都在沙漠上度过。年轻时与家人聚少离多,以致妻子生4个孩子他竟没有一次在跟前。年老了,他还是这般痴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