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最好的民族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08
第1版(要闻)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 社会主义颂(3)

  最好的民族政策
  本报记者 唐维红 董宏君
  8月的雪域高原,清风送爽,彩旗飞扬。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拉萨分赛场的比赛正在这里进行。
  这是我国体育运动的一大赛事,更是民族团结的一次盛会。那熊熊燃烧着的“中华民族圣火”,辉映出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大家庭要携手走进新世纪的自豪与自信!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谱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是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新中国,改变了少数民族同胞在政治上受歧视、在经济上受欺压的历史,建立了崭新的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改写漫长历史
  1950年9月,新中国的首都迎来了一批不寻常的客人:他们大多来自祖国遥远的边陲,有普通的农民、牧民和文艺工作者,也有活佛、阿訇、堪布、土司,共计300余人。这就是少数民族第一个国庆参观团。
  原国家民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刘隆当时负责参观团的接待工作。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刘隆满怀深情:“当时中央的精神是‘请上来,派下去’,就是把各个民族的代表请到北京来,参观、游览,再派访问团、慰问团到民族地区去,宣传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记得当年全国民族大联欢是在天坛公园举行的,当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打着大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场面非常热烈。人们又兴奋又激动。”
  组织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是新中国解决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系列民族问题,消除民族隔阂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政治制度则是新中国的伟大创举。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在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方面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它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用少数民族群众自己的话说,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让我们用自己的腿走路”。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指出,“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
  50年斗转星移,50年沧桑巨变。从1947年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到《共同纲领》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规定;从《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公布施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实施,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目前,我国已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还建立了1200多个民族乡,全国共有44个少数民族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一些历史上长期不被承认的民族得到了承认,成为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行,使那些社会形态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度、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少数民族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传奇般地跟上了现代社会前进的步伐。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少数民族的代表参政议政,在自治的同时,全面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的管理。
  1998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最好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民族政策也是最成功的。
  改革、开放、开发:共同走向繁荣
  改革开放使民族地区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二次巨变。
  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组织部副部长罗楸弋今年5月刚离开伶站瑶族乡乡长的岗位。谈起乡里的变化,这位前任的瑶族女乡长感慨万千———“80年代初,我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到乡里工作时,乡政府还是茅草房。近几年,我们在全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有计划地进行劳务输出,采取异地安置等措施,使昔日的贫困瑶乡旧貌换新颜。现在,全乡村村通电,通公路。去年,全乡人均收入达到了1400元。瑶乡的变化一天比一天快。没有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在他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有过这样的阐述:中华民族在进入21世纪以前已经产生了两个重大的质变。第一,过去几千年来的民族不平等的关系已经不仅在法律上予以否定,而且在事实上也作出了重大的改变。第二,中国开始走上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开放和改革成为基本国策,闭关锁国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文学博士钟进文是我国裕固族的第一位博士。谈起家乡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变化,钟进文深有感触:“这些年每次回家感觉都大不一样。记得我刚上大学时,没考上大学的同学几乎百分之百留在家乡。现在,除去当兵、考学的,出外经商打工已是司空见惯。全国各省都有裕固族人,并且分布在各个行业。从人口的流动可以看出裕固族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影子。”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重大变革中,党中央、国务院都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采取与内地汉族地区不同的政策措施,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彻底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的桎梏,在短短的50年间实现了跨越千年的飞跃。
  从1952年到1998年,民族省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从56亿元猛增到75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7%。1998年,民族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已达到540多亿元。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间,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更是明显加快,国内生产总值从324亿元增加到7570亿元,年均增长10.5%,财政收入也大幅增加。
  民族地区经历了从向沿海地区学习到自身制度创新的过程,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全方位开放的格局。1998年,民族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90.6亿元,是1978年的20倍。
  西藏自治区堆龙德庆县东嘎乡的致富带头人朗杰和他的父亲都是旧西藏的过来人。朗杰说,农奴主统治西藏时期,我们没有人身自由,生活牛马不如。是共产党领导我们翻身作主人,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关怀、支持、帮扶:发展再添活力
  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在回顾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时谈道,50年来,国家始终把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对待,始终重视采取特殊的措施推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国家设立了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财政定额补贴等多项专用资金,每年都达数十亿元。此外,国家在投资、贷款、税收以及生产、供应、运输、销售等方面都给予民族地区大量的优惠,全国各省市分别与边疆民族省区结成了对口支援关系,国家还在民族地区兴建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所有这一切,都为民族地区跨世纪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目前,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已近270万人。
  云南彝族干部杨红卫1996年挂职担任上海闵行区区长助理时,是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县长。他回忆说:“当初我还不太愿意离开弥勒县。现在看来,如果早两年就有机会去上海挂职的话,我的工作肯定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弥勒的发展肯定比现在更快。”
  选派少数民族干部挂职锻炼是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年轻优秀人才的一项具体措施。从1990年至今,已有1000多名少数民族干部参加了挂职锻炼。
  从中央到地方,从物力到人力,全方位的援助使民族地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国家民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民族干部,有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打下的牢固的经济基础,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状况必将改变,民族地区的明天会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