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龙”行天下——河北农业产业化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09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龙”行天下
  ——河北农业产业化发展纪实
  郝彦鹏
  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河北省紧紧围绕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全面推进“百龙腾飞计划”,重点实施“龙头工程”,本着龙头企业抓重点、主导产业抓特色、最终产品抓名牌、利益机制抓联结、组织协调抓强化的指导方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新台阶。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伴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化,正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河北食品工业连续几年增速都在20%以上,高居各工业部门之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个别商品率较高的行业向农林牧渔各业拓展,在地域上从经济条件较好的“三沿”地区向全省各个不同类型区推开,覆盖面越来越宽,带动面越来越大。除了三河、大厂肉牛,满城草莓,安平生猪,昌黎葡萄,赵县、辛集果品等以外,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偏远的坝上、山区也出现了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灿然星座:围场马铃薯、赞皇核桃、张北甜菜、迁西板栗等。全省145个县(市、区),目前30%形成了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50%有比较明确的主导产业。辛集皮革、安国药材、蠡县皮草等一批颇具实力的区域特色经济,成为当地经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8年,全省畜产品商品基地发展到104个,养殖专业村3900个,形成唐山等养猪带7个,石家庄等养鸡带7个,特种养殖11大片。这些各具特色的专业村、养殖带,与劲舞在燕赵大地上的永年蔬菜、卢龙甘薯等45条龙型经济相辅相成,使河北大地华章连篇。
  “龙头”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关键,在全省各类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有231家,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77个,年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中介组织共11个。
  龙头企业在发展上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优势龙头企业通过产权重组、资本运营,实施规模扩张,组建大的龙头企业集体,如三鹿集团、露露集团、华龙集团等。二是“小规模、大群体”,通过政府引导、统一注册商标、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等,实施行业联合,组建产业集团,如卢龙甘薯集团、围场时差蔬菜产销集团等。
  心血凝硕果,壮志谱华章。全面起步的河北农业产业化经营给古老的燕赵大地带来了一片生机。截止到1998年底,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额达到90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率28%左右,涉及农户500多万个,带动种植业基地2000多万亩,共认定45条省级龙型经济,62个省级农业名牌产品,119个星级专业合作社和40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在全省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中,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的已达31.5%。据有关部门调查,在京、津主要农贸市场上,该省农产品占有率分别达50%和30%以上,居外埠各省(市、区)之首。参与农户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收入已达其人均纯收入的22.1%。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