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调查表明 银行贷款松紧掌握基本适度 企业合理贷款需求能够满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09
第2版(要闻)
专栏: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调查表明
  银行贷款松紧掌握基本适度  企业合理贷款需求能够满足
  本报北京9月8日讯 记者施明慎报道:为了更好地支持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近期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表明,上半年商业银行贷款松紧掌握基本适度,企业合理的贷款需求能够满足。同时,银行的金融服务和信贷管理工作还有待改进。
  据了解,在被调查的2892家商业银行营业机构中,今年上半年累计收到企业贷款申请1699218笔,金额14356亿元,银行实际对其累计发放贷款1273955笔,累计贷款金额10628亿元,贷款申请笔数、金额的满足率分别为75%和74%。在被调查的3328家企业中,累计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18365笔,金额1056亿元,银行实际对其累计发放贷款13591笔,累计贷款金额770亿元。贷款申请笔数、金额的满足率分别为74%和73%。从贷款投向看,流动资金贷款占有较大的比重,贷款主要支持了工业生产。在企业实际获得的770亿元银行贷款中,企业用于购买原材料或组织货源的占75%,用于技术改造投资的占10%。
  调查中据企业反映,生产经营状况良好、有效益、讲信誉的企业,是银行的“黄金客户”,是各家银行争相贷款的对象;而产品有销路、生产经营状况一般,只要贷款不逾期、不欠息的企业,其贷款要求也基本能被批准;对于资不抵债、面临亏损、贷款逾期和欠息,但部分产品确有销路的企业,还可得到一部分贷款;对于酝酿破产或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已难以从银行取得新贷款。总体上看,银行贷款掌握情况是基本正常的。
  调查显示,当前信贷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的贷款要求和银行坚持贷款条件两者的矛盾变得突出,商业银行面临增加贷款与控制不良资产上升的双重压力,金融服务和社会中介服务尚不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
  据调查,部分企业贷款申请没有得到银行批准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首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符合贷款条件,是制约银行贷款发放的主要原因。调查中各地普遍反映,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其中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剔除各种损耗后平均达到80%以上,这增加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而不少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严重。许多企业信誉低,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促使其贷款更加审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贷款的发放。
  其次,银行服务不适应当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也制约了一部分贷款的合理发放。近几年,商业银行在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这是一个进步。但是,有些措施的掌握不适应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影响了对一部分合理贷款的发放。突出表现在:贷款审批权限相对集中与贷款对象点多、面广、相对分散的矛盾较为突出;商业银行在强化内部信贷管理的同时,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影响了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与贷款有关的社会中介服务不适应企业和银行双方的需要也影响了贷款的发放。近几年,我国社会中介服务虽有发展,但总体上看,其发展仍然滞后,服务尚不规范。这些问题在信贷服务领域突出表现为:办理抵押手续繁琐;抵押物评估有效期只有一年,与贷款期限不匹配;抵押担保中间服务费用高。
  针对当前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强调,金融机构要继续改善金融服务,在坚持贷款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市场,支持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当前改进信贷管理工作尤须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支持经济发展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计划,坚决防止实行固定简单的存贷比例控制;二要正确处理信贷审批集中和分散的关系,建立分权、尽责、有效的贷款审批制度;三要正确处理建立信贷管理责任制和调动保护信贷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关系,银行工作人员要深入基层,主动选择贷款对象;四要正确处理大、中、小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促进其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