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3阅读
  • 0回复

“破冰者”的祝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09
第7版(国际·体育)
专栏:外国人看新中国

  “破冰者”的祝福
  本报驻英国记者 蒋千红
  走进伦敦出口公司董事长、英中贸易48家集团主席斯蒂芬·佩里的会客室,就像步入新中国成立50年来英中经贸文化交流史的袖珍展厅。墙上的小镜框中有完好保存的伦敦出口公司创始人、斯蒂芬·佩里的父亲杰克·佩里1953年7月与当时中国进出口公司经理在柏林签署的贸易协议正本的复印件,1992年伦敦出口公司成立40周年之际中国国际贸促会主席的贺信,以及中国国家领导人会见佩里父子的照片。
  谈起英中经贸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破冰者”杰克·佩里的名字无人不知。为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1952年中国政府邀请英国商人杰克·佩里访华,以探讨开拓民间贸易渠道的可能。斯蒂芬向记者讲述了当年他父亲第一次访问中国时的情景:
  我父亲的第一次旅行十分艰难。从伦敦到香港走了7天,然后又用了4天才从香港抵达北京。当时父亲是由冀朝鼎先生陪同,从香港乘渡船到达今日的珠海,进入中国的。父亲记得船上大约有两三千人,十分拥挤,但船主还是为他在船头腾出一小块地方,摆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饭送上来了,父亲却难以下咽,因为船上有那么多饥肠辘辘的人,而对于他这个船上唯一的“老外”,人们始终报以新奇和友善的微笑。父亲为中国人民的好客所深深感动。
  这次中国之行给杰克·佩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看到了中国的一贫如洗,更看到新中国的政府和人民对于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重新站立起来的决心和承诺。在北京,政府官员告诉他毛主席的那句名言:“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新中国政府希望在发展外贸方面得到他的帮助。父亲对他们说,我对外贸并不在行。新中国的官员说,我们也不懂,但只要我们携起手来,相互信任,我们就会成功。老佩里同意他们的看法。回国后,他决心开始同中国经商,从而成为英中贸易,同时也是西方与新中国贸易的第一个“破冰者”。
  1953年,杰克·佩里率由16名英国贸易界人士组成的先遣团访华。作为这次访问的一项重要成果,先遣团与中国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签订了中英之间的第一个贸易协议。据此,英国将向中国出口五金、机电、化工、仪器、医药和医疗设备、交通运输设备、染料、羊毛和羊条等10类产品,中国则对英出口粮油畜矿产品以及茶叶、丝织品等。西方的禁运被打破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贸易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于1954年4月建立的“英中贸易48家集团”历史的开始。
  杰克·佩里一生中曾76次访华,受到过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87年,他受聘担任中国对外经贸大学的客座教授,并于1992年成为中国国际贸促会的荣誉会员。
  1996年12月,杰克·佩里先生病逝,斯蒂芬继承父亲的遗志,继任伦敦出口公司董事长和48家集团主席。从1972年随父亲第一次访华至今,他已访华145次。同他的父亲一样,他与中国经贸界人士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谈到当前中国经济的现状时,斯蒂芬说,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走向现代化,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困难。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中国的前途很乐观,因为在过去的25年中,中国领导人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都更成功。(本报伦敦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