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东亚经济步入复苏轨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09
第7版(国际·体育)
专栏:

  东亚经济步入复苏轨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 张蕴岭 王小敏
  东亚金融风暴席卷东亚已经两年了,经过各国政府的艰苦努力和经济改革,目前东亚经济从整体上看已步入复苏轨道。
  从各项经济指标看,今年上半年东亚各国生产回升,贸易收支改善,货币汇率趋稳,股价反弹上扬。以各国1999年第一季度的工业生产率与上年同期相比,除日本、菲律宾及马来西亚等国仍为微小负增长外,其他国家则表现出惊人的增长。其中韩国以18.4%的增长率排名第一,其次是新加坡和泰国;大部分国家及地区的贸易盈余比去年同期增加;东亚各国及地区(中国、香港地区除外)的货币在经历了1997年的大幅贬值和1998年的部分反弹回升后,今年上半年汇率基本趋稳,除日元和印尼盾外,升跌幅度仅在3%以内。投资者信心恢复也使东亚股市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7月份韩国股市冲破了1000点大关,以80%以上的涨幅成为今年以来涨幅最大的东亚股市。日本经企厅在6月22日公布的“亚洲经济白皮书”中预测1999年亚洲整体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4.4%。
  刺激东亚经济走向复苏的因素,除了国际上的资金援助外,东亚国家和地区还积极进行经济改革,同时采用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主要措施有:
  1.改革金融体制,推进金融自由化。各国政府首先对原有的金融机构进行整顿和改革,如泰国金融公司从1997年底的91家削减到1999年3月时的24家,各国还制定或修订金融法律法令,使金融运作、金融监管法制化、规范化;同时成立专门机构处理不良债权。金融风暴并没有使东亚各国和地区在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上退缩,相反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加快了金融自由化。韩国放宽了外资持股比例,提前开放债权市场,并且从1999年4月到2000年年底分两阶段开放外汇交易。
  2.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公共开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自1998年上半年以来,日本政府先后动用高达40万亿日元的巨资,以促进本国经济尽快复苏。今年3月30日,泰国内阁通过追加预算案,在1999年度内将日本和世界银行提供的530亿泰铢(约合14.5亿美元)贷款直接用于政府各部预算开支,以刺激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机会;8月10日,泰国政府又宣布将动用30亿美元实施更大范围的经济刺激计划。各国政府在增加政府支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同时,还采取降低税收和储蓄利率等措施刺激私人消费。
  3.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各国央行纷纷降低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多次调低法定准备金率,鼓励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大量贷款。如马来西亚的法定准备金率已由今年年初的8%调低到4%;菲律宾中央银行今年连续18次降低利率。
  4.重振中小企业,改革大企业。东亚地区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其抗风险能力弱,各国政府积极设法解决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帮助它们进行债务重组和结构调整,并鼓励中小企业向高科技方向发展。大企业的过度负债是导致韩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韩国的企业结构重组由现代、三星等五大企业集团率先进行。五大集团旗下的企业将由目前的264家缩减到130家,到1999年底前,五大集团的债务比例均将降到200%以下。
  东亚金融危机从深层来看是一场经济结构危机,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导向”产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了饱和,而经济结构的调整滞后导致增长中断,这成为金融危机产生的一个深层原因。目前,东亚经济虽然步入了复苏轨道,但经济指标的好转主要得益于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尤其是政府支出的大幅拉动,并非来自深层的经济结构调整。从复苏成绩最佳的韩国、泰国等国来看,出口增长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存在局限性,如果东亚各国和地区都寄希望于出口增长拉动经济复苏,必将造成新的出口瓶颈和增长中断。因此,东亚国家必须进行深刻的经济结构改革,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继续发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扩大内需和发展区域内贸易,避免因外部市场的波动而对本国经济产生巨大冲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