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难忘的友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12-17
第2版()
专栏:

难忘的友谊
本报记者 袁良
“是谁在真挚无私的援助我国建设第一个石油基地?”“又是谁在不辞辛劳地帮助我国寻找新的油田?”假如你这样地问玉门油矿的每一个职工,甚至职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他们都会争先向你回答:是我们的伟大盟邦苏联;是我们的兄弟国家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府和人民。
苏联专家们几年来对玉门油矿工作的援助,包括了石油工业生产建设的一切基本方面,他们帮助我们从小到大地建立了巨大的地震、重力、地面电法探勘、井下电测等全套的地球物理勘探力量;传授给我们快速钻井,打深井以及冬季钻井的先进经验;帮助我们确立了现有油田的科学开发方案,合理开采方法,和油井的整套管理制度;特别使我们注意了如何去识别油田驱动类型,适应油田性质,用人工力量(如注水注气等),向大自然夺取宝藏。
井下电测工作,是石油地质工作的眼睛,它可以告诉你,在你肉眼看不到的几百、几千公尺深的井下的地层和油、气、水的情况。历史上,我国因为没有电测设备,钻井工作曾吃过不少苦头。往往已经穿过了油(气)层而又发现不了它。现在,我们血肉般亲密的朋友——苏联,不仅满足了我们对电测仪器的要求,而且还派了优秀的专家莫谢耶夫和安德列柯等同志,亲手帮助我们培养了掌握这种高级仪器的人,教给了我们怎样进行电测解释工作,帮助我们建立了整套的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和操作规程。现在,我国的井下电测队伍,已较解放初期增长了二十倍以上。肩负起了新的石油探区的井下电测任务。在苏联专家的启发与鼓励下,我国电测工程人员刘永年等进一步钻研苏联先进经验的结果,使井下电测仪器有了创造性的改进。
和井下电测工作的发展过程相似,苏联专家们一手帮助我们建立并培养了庞大的地震、重力等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地面地球物理勘探队伍,并帮助我们确定了探勘方向和操作规程,为我们广泛探寻新油田的工作创造了物质基础。
苏联专家们那种热爱工作忘我不倦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远是我们的榜样。让我们谈一谈我国石油工作者最熟悉的莫谢耶夫同志的一些小事罢。
莫谢耶夫,是苏联优秀的地质师和工程师。他刚到我国时,身体很壮硕,翻山越岭,中国的地质人员们谁也赶不上他。可是因为他是一个勤劳忘我的人,又加上不规律的长期野外生活,使他的胃病复发了。病情十分严重,动了大手术。但当他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复原时,他又不顾任何人的劝阻,忍受着个人生理上的痛苦,到野外去。在漫长的旅途中,身体条件迫使他不得不借着汽车中途停驶的每
一个间隙,躺在路旁获取短暂的歇息。但当他一进入现场后,那种沉重的困倦,又被他抛到脑后了。回到了室内,他仍然和平常一样地工作着。为了完成一种工作任务,往往到了深夜不肯入眠。他说:“我在中国能呆多长时间呢?空度一分钟,就是一分钟的损失。”他就是这样,把他的全副精力贡献给中国人民。
同样,谁也不会忘记:别的兄弟国家在帮助我国石油基地建设中所付出的无数心血和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罗马尼亚,是世界上石油工业发达的国家,她有着一百多年石油开采的历史。为着帮助我国的石油工业建设,罗马尼亚政府,给我国输送了很多新式钻机,还派来了以莫依赛工程师为首的钻井工作队,和我国工人合力开钻了“友谊之井”,以传授钻凿深井的经验。莫依赛工程师不仅直接负责着“友谊之井”的一切技术指导工作,而且还经常奔波在别的井场上,去协助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其他井上发生卡钻事故时,他便会被当作名医一样请去救援。他的贡献是重大的。例如,曾经有一口井,发生卡钻事故,停钻两个多月未能解除。但在莫依赛工程师亲自指导下,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采用“泡油”的先进方法,仅用了三天的工夫便使钻杆重新转动起来。在井架和钻机动力——巨型柴油机安装方面,我国的钻井工人和技术人员,也学得了先进经验,使安装质量达到坚固、准确、迅速,为快速钻井创造了保证条件。最近,他们又学习了“井架整体移动”的先进方法。这样,便可以在适当地形条件下,把那铁塔般的、高耸天际的井架,完整地移向新的井场。罗马尼亚钻井方面的具体经验与苏联先进经验的交汇,更丰富了我们的钻井知识。
罗马尼亚的党和政府,曾嘱托钻井工作队:
“要用尽一切力量,支援中国的石油工业建设。”钻井工作队忠实地履行了这一指示。像布尔丹队长,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哪里需要他,他就会不顾一切地到哪里去。他曾经很多次在风雪、阴雨、漆黑的夜里,徒步到一公里外的井场上去,解决那里的重要问题。九月间,井上要下中层套管,这是件重要的工作,布尔丹队长亲自在井上操作,连续忙碌了四十多个小时,牺牲了自己的睡眠。罗马尼亚钻井队的全体同志,就是以这样的精神,在我国紧张地工作了十个来月。并将继续在戈壁滩上度过严寒的冬天。
原油东运工作,在我国石油工业建设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谈到原油东运,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政府和人民对我们的巨大援助。那巨兽般飞驰在戈壁滩上的各种重型柴油车,是这些兄弟国家的工人亲手制造的,它有着很多优点,但我们因为技术水平低,不能很好驾御,在最初使用期间,曾出现了车子受损停驶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严重局面,影响了运输任务的完成。正在这种紧迫的情况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专家们,来到了玉门油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专家格罗曼和葛劳勃勒,有着丰富的驾驶和修理经验,他们发现了我们不了解柴油车特性的基本弱点,就针对这一弱点,详细讲解了
“依法”车的构造和性能,并帮助我们训练了司机,建立了保养制度,制定了正规的操作规程,扭转了过去的混乱局面,使车辆周转率提高到百分之八十。捷克斯洛伐克专家桑乃克和德鲁希则帮助我们建立了车辆保养厂,巩固并充实了保养制度,解决了很多生产上的关键问题。比如,当时国外没有进货,国内不会制造的“高压泵”、“喷油嘴”等车子上的极重要零件,损坏情况很严重,将要造成车辆停驶。我们正在手足无措时,专家及时教给了我国工人精细的高压泵校正、喷油嘴磨研技术,维护了行驶,保证了生产任务的完成。
为了切实了解路况和气候条件,他们更有效地帮助我们训练驾驶人员,他们亲自驾着捷产“泰拖拉”十吨车,带领我国一个车队,在酒泉到打柴沟六百多公里的公路线上,作了驾驶示范,并且结合每天行驶中所发现的问题,向停车站所有的职工,不倦地传授驾驶和保养知识,提高了职工们的技术水平。现在,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政府和人民,又派来了第二批优秀的专家。他们又将在帮助我国的石油运输工作中,作出新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