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曲径通幽到农家——安徽毛集镇小城镇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5
第2版(经济)
专栏:

  曲径通幽到农家
  ——安徽毛集镇小城镇建设纪实
  新华社记者汪延徐金平
  “移民建镇奔小康,社会发展可持续。政通人和心向党,阔步跨入新世纪。”
  出自安徽省凤台县毛集镇党委书记朱咸来之口的这段顺口溜,词语虽朴实,却讲述了这个沿淮洪水窝里崛起的“田园都市”的奇迹。
  毛集人善说大鼓书,不少人说顺口溜张嘴就来。“淮河洪水大无边,万亩良田水里淹。鸡鸭鸟禽无处飞,灾民上堤搭茅庵。”这是描述1991年淮河特大洪灾的一段词,当时,位于沿淮行洪区的凤台县毛集乡中心村遭受“灭顶之灾”,全村一片汪洋,水面仅露屋脊。
  生产自救的成功,不仅给毛集人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还使毛集人悟出了一个哲理:“手拿青秧插稻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边插秧棵边移步,退步原来是向前。”将灾后重建与小城镇规划结合起来的构想在朱咸来等一班人心中孕育成熟,1993年底,毛集正式向有关部门提出并小村为大村,移民建镇,进行小城镇综合改革。1994年,经有关部门批准,毛集乡正式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这是毛集人一个意义非凡的创举。他们以乡政府所在地为中心,科学规划,适度集中,连片发展,把全乡59个自然村逐步合并为14个新型居民村,节约土地达200多亩。沿淮行蓄洪区开始走出长期以来“三年一小灾,五年一大灾,灾前忙着建住房,灾后又把住房建”的困境,行蓄洪区的居民通过迁移到镇里居住,农忙时到湾里种田,农闲在镇里经商务工,促进了全镇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渠两边灌,一路两边走。千亩一大方,百亩一小方。路渠织起绿林网,机械化种田乐无边。”通过移民建镇,毛集人把过去的老庄台改造成良田;通过土地调整,使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从小城镇建设入手,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靠拢,形成聚集效应。
  经过多年“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实施”,毛集依靠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收入,量力而行,滚动发展,现已建成以“井”字形四条街道为骨干,就业、就学、就医等社会保障体系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城镇。
  毛集镇的发展,被誉为“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如今的毛集,是一个“万绿丛中琉璃瓦,曲径通幽到农家,天上没水自有水,一年四季有鲜花”的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新城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