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阅读
  • 0回复

莫斯科的欢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20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莫斯科的欢庆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刘刚
  9月15日,莫斯科友谊宫二楼会议大厅里人头攒动,喜气洋洋。在抗日战争中曾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老英雄、历届驻华大使、曾在中国工作过的老专家、一生为俄中友谊辛勤工作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以及莫斯科1948汉语中学的学生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俄中建交50周年。
  俄中友协主席季塔连科是大会主持人。他说,“10月1日是我们伟大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生日。她的成立不仅对中国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俄罗斯始终关注着中国发生的每一个历史事件,在座的有的参加过中国的抗日战争,有的参加过新中国的建设,有的常年为俄中友谊作贡献”。他请大家畅谈新中国成立和建设时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最深刻印象。
  首任驻华大使、俄中友协名誉主席齐赫文斯基第一个发言。他说,“50年前我在中国亲眼所见、印象最深的有4件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打了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全中国的基础;二、傅作义起义,北平和平解放;三、1949年在北平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北平改为北京。四、至今我仍记得,1949年10月1日北京的天气就像人们的心情一样特别好。清晨,周恩来在北京火车站迎接了以法捷耶夫为首的苏联文化代表团。下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典礼。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1937年至1941年曾在中国汉口、南京等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过空战的苏联英雄普希金在会上发言说,他当年到中国是送飞机,但后来又参加了抗日的空战。几十年后再到中国时,中国发生了令人难以辨认的变化。俄中友协副主席奥夫钦尼科夫说,他当年到中国是以《真理报》记者的身份,在华期间采访报道了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就。印象最深的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时的情景。“我请来了5名工程师谈情况,其中有一位名叫江泽民,他现在已经成为国家主席。江主席的记忆非常好,事隔几十年提起往事,他仍然记得。”
  在总结发言中季塔连科希望所有致力俄中友好的人积极为俄中关系的发展多做工作。在这次庆祝会上,俄中友协还向120名在俄中友好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人授勋,中国现任驻俄大使武韬第一个接受这一光荣称号。
  (本报莫斯科9月1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