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现代农牧业的曙光照草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21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现代农牧业的曙光照草原
  说起内蒙古的农牧业,人们总会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原始自然状态。然而,五十年来,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经过五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农牧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3100多万亩,比新中国成立初增长6倍;牧业基本实现了棚圈化、舍饲和半舍饲化牧养。农牧业现在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机械总动力达到1125万千瓦,仅农田机械化作业面积就接近800万公顷。
  农牧业科技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现已有农牧业、农机、水产科研院所30多个,科技人员2054人,农牧业大专院校2所,农牧业中等专业学校11所;农牧业科技推广人员9178人,技术推广站1309个,已基本形成网络。牲畜改良已占总头数的66.6%。农业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已提高到39%。
  特别是近年来,内蒙古依托资源面向市场,积极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不断培养龙头企业,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全区已建成一大批各具特色、集中连片的农畜产品商品基地,并涌现出恒丰面粉、伊利乳业、兴发肉食品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农牧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全区已初步形成了公司加农牧业户、生产加科技服务、收购加销售的贸工农牧“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
  农牧业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了农牧业的高产高效的逐步实现。去年,全区粮食总产量已达157.5亿公斤,比新中国成立初增长了6倍多,粮食人均占有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第26位跃居第3位,改变了长期调入粮食的历史;油料总产量达到9亿公斤,是1949年的10倍;甜菜种植从无到有,总产量达259.2万吨;鲜鱼总产量达6.2万吨;牲畜数量比解放初期增长了7倍,达到去年的7387万头;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比新中国成立初增长了10.6倍,达到去年的285.43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