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两件大事——为国庆五十周年而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21
第12版(副刊)
专栏:共和国之庆征文

  两件大事
  ———为国庆五十周年而作
  臧克家
  老来往事半朦胧,两件大事记心中!时间虽已过去半个世纪,但1949年我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和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情景,却还是那么清晰地存留在我的脑海中。
  1949年3月,我和爱人郑曼乘坐党组织包租的轮船“宝通号”从香港回到刚解放的北平。看到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们的心情真是无比兴奋,正如周总理来看望我们这些文艺界同仁时所说:“你们回到老家了。”
  7月间,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第一次文代会,文艺界的同志们八百多人济济一堂。这中间有许多文朋诗友,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有的从重庆去了延安,有的从白区冒着危险到了解放区,也有的留在白区坚持与国民党斗争,正是所谓“本是一群同林鸟,纷纷各自南北飞”。而今,大家欢聚一堂,亲如手足,笑在脸上,喜在心头,如逢甘霖,如坐春风。
  开幕式上,大家都昂首注视着主席台上党的众多领袖人物,静静等待着,希望着。那天,毛主席没有来,朱总司令代表中共中央讲了话。我望着这位为中国革命立下奇功的开国元勋,忠厚长者,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7月6日下午,毛主席突然亲临会场,代表们起立欢呼。他高高地站在主席台上,热情地,声音洪亮地对众多文艺家说:“你们对于革命有好处,对于人民有好处,因为人民需要你们,我们就有理由欢迎你们!”话音刚落,惊雷般的掌声久久不息。毛主席的话语不多,但说出了他对文艺工作的重视,对文艺工作者的欢迎,亲切、真诚,其中也有勉励之意。毛主席说完之后,郭沫若同志代表文艺工作者向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并没有多说什么,但他的这一躬,代表了大家的千言万语。毛主席离开时,又一次掌声雷动。
  周总理也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他亲切、和蔼地对大家说:“让我首先向你们庆贺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成功,庆贺从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来逐渐被迫分离在两个地区的文艺工作者在今天的大会师。”这几句话,家常之至,发自内心,也说了实情。听的人,十分感动(不是九分)!多少人流下了热泪,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文代会刚刚开过两个多月,10月1日,这个振奋人心的日子又到了。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我三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个伟大的、轰动全世界的开国大典。
  这一天的天安门城楼,显得那么高大、雄伟。大红宫灯,在东升的太阳的照耀下,分外醒目。一个个革命的风流人物,站在城楼上,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毛主席。他庄严地向全中国人民,也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这声音,震天动地,响在亿万人民的耳中,激起了大家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站在群众之中,在隆隆的礼炮声中,在热烈的鼓掌声中,仰望着毛主席亲手升起的五星红旗,思绪纷纭,感慨万端。回想起自己半生的苦难生涯,为了追求光明,寻找出路,参加了1927年大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又改名换姓,流亡东北。抗战期间在前线辗转了五年,做抗日文化宣传活动,报道了台儿庄大捷和随枣战役等情况,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然而,在国民党统治下,到处受压迫,遭排挤,甚至被驱逐,中国之大,却没有安身之地,最后迫于白色恐怖,只好潜往香港。是党组织把我们接了回来,使我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我又回想起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主席到重庆与国民党和谈,约请各方面人士座谈,我也参加了一次。我问毛主席:“国民党这么顽固,争取团结、民主、进步,办得到吗?”毛主席说:“雪山草地都过来了,没有争取不到的事情!”座谈会后我以“何嘉”的笔名写了一首诗《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诗的结尾我这样写道:
  从你的声音里,
  我们听出了一个新中国,
  从你的目光里,
  我们看到了一道大光明。
  如今,我的诗句真的变成了现实,一个崭新的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国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我的心怎能不为之大动呢!
  光阴如白驹过隙,五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已由弱变强,立于世界大国之林。而我也从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变成了九十四岁的老翁。然而,每当我回忆起1949年发生的这两件大事,仍然禁不住心潮澎湃,热泪滚滚。
  1999年8月(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