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耄耋之年 喜庆辉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21
第12版(副刊)
专栏:

  耄耋之年 喜庆辉煌
  马识途
  正如古话说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五十年弹指一挥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了,明年将要进入新的世纪。我有幸活到八十五岁,欣逢新中国五十诞辰,而且能看到新世纪的曙光,愉悦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在这张灯结彩、举国欢腾之际,我头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无数先烈。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我们的一片江山,使我们的国旗变得如此鲜艳。当此大庆之时,他们在地下有知,也会感到安慰。但是我想他们绝不只满足于转化为花岗石塑像,立在烈士陵园里,受到花圈和鞠躬的供奉。他们希望的是,我们这些后来人应该牢记,我们这个共和国的缔造是多么不容易,敌人是多么凶恶,什么时候都要准备像他们一样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要像保护眼珠一样保卫我们的国旗,我们的制度。不要把烈士陵园只当作一道城市风景线,而要从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继承烈士的遗志,为在二十一世纪,把新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而团结一致,坚定不移,英勇奋斗。我相信烈士们会同意我的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特别是现在。
  有的人似乎认为,我们这些老人办了离休手续,享受着国家的优渥待遇,尽可以满足于小康之家、儿孙满堂、安度晚年的生活了。有病就医,无病疗养,或作方城之战,或打桥牌,或在楚河汉界上杀得昏天黑地,或到池塘边垂钓,或打门球,或练气功,或寻找新药奇方以求长寿,或读书看报、看电视,或找老朋友喝茶品酒,臧否古今,发点无伤大雅的牢骚,也就心满意足了。台面上的事尽可不必过问,万民忧乐何需我辈操心?其实大谬不然。这些老人在大半个世纪的风雨里行走,赤诚报国,历尽艰险,关怀国家安危、生民疾苦的赤子之心,总是至死不改的。虽然已经退下来了,可是“形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忠贞不二,是可以相信的。他们对于目前有些国家大事,比如经济改革的艰难,法制建设的滞后,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特别是反腐倡廉的人言啧啧,以至讲科学,反伪科学,反迷信,以至于台海形势,反分裂,反台独,都十分关切。诚然,他们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曾经犯过不少错误,在解放后的建设工作中,也走过不少弯路,但是到底是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和人民一起打下了江山,他们到底为共和国放下了奠基石。他们的失败是后来人的成功之母。其中有些人至今身体健康,拥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工作经验,如何使他们发挥余热,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但是我们老干部也应有自知之明,“老”固然可以作为有经验的标志,但也可以成为沉重的包袱,“经验”可以是财富,“经验主义”却可以害己又害人。用老经验去指导不断变化着的新事物,就可能格格不入,贻误事机。老干部对于新生事物切不可像“九斤老太”一样,老看不顺眼,觉得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动不动就说三道四,横加指摘,用大帽子吓人,甚至指手画脚,干扰年轻一代的工作。
  作为一个作家,我为国庆感赋了两首诗词,以表心声。
  沁园春
  新中国五十周年国庆
  半纪风云,五十诞辰,喜庆辉煌。忆坎坷岁月,艰难时世,山回路转,始见小康。香港已归,澳门在望,金瓯何能缺一方?高声唱,祝升平万载,国运恒昌。
  百年往事沧桑。叹辱国丧权几灭亡。幸仁人志士,前呼后继,工农唤起,驰骋疆场。礼炮齐鸣,天安门前,血凝红旗天际扬。前程望,远征才一步,道路犹长。
  七绝
  澳门回归
  香港回归又澳门,
  中华巍巍振国魂。
  岂能金瓯东南缺,
  两岸齐呼叶归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