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9阅读
  • 0回复

从特区到全方位开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22
第1版(要闻)
专栏:改革开放颂

  从特区到全方位开放
  本报记者 施明慎 龚雯
  20世纪的最后一个金秋如期而至,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华夏大地:9月27日,以“中国,未来50年”为主题的《财富》第五届全球论坛将在上海浦东启幕,来自世界500强的著名企业家们将汇集一堂,共同探讨和寻求在中国稳定发展的新机遇。这再一次表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合日益紧密,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这一切,无不得益于我国20年来全方位的开放。
  特区,一个试验
  回首50年,中国竟有一多半的时间几乎是与“世”隔绝的。一方面是西方国家封锁我们,严禁向中国出口物资;另一方面是我们闭关自守,关起门来搞建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季崇威说:改革开放前,中国一直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而自豪,涉外经济被视为禁区,结果国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技术、信息等不少方面落后于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挣脱了“左”的桎梏和旧的思想束缚,把对外开放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进入了以改革开放为显著特征的新时期。
  1980年,利用广东、福建两省的区位、人文优势,我国始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开辟海南为经济特区。其中,作为特区的第一份“样本”,深圳市更是重任在肩。该市贸发局副局长池雄标回忆说,深圳特区成立时,国家只给了3000万元贷款以及对外商投资在税收、货物进出口、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经过20年的创业,这座当初只有30万人口的边陲小县已变成拥有400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人没有辜负小平同志“杀出一条血路”的厚望,在实践中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全国第一”。深圳速度、深圳经验传遍神州。
  可以说,开办经济特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创举和成功尝试。去年,5个经济特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8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4000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特区是实行开放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深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载体。截至1998年底,5个经济特区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近4万个,实际利用外资368亿美元,约占外商在华实际投资总额的15%。去年,特区外贸进出口额达677.4亿美元,约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5。
  20年里,从特区“先行一步”起,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地区延伸到广大内陆省份,涉及359个市县,3亿多人口,50多万平方公里,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特别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标志着新时期对外开放重点工程的启动。
  开放,坚定不移
  全方位的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电子商务、股票投资、外汇买卖、资产重组、信用消费、自费出国游,这些过去闻所未闻的事情,如今已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开放,使人们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和魅力,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体制上的巨大碰撞和观念上的剧烈冲突。开放之路并非一马平川。
  上海外经贸委的李牧说,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三个有利于”的重要论述,打消了人们对于发展特区和利用外资“究竟姓社姓资”的疑虑,掀起了对外开放的新一轮高潮。1993年,全国新批准“三资”企业83437家,协议利用外资11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5亿美元,超过了1979年到1992年所批外资企业及项目金额的总和,从此我国连续成为吸引外资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的国家。
  一些地区在对外开放包括利用外资方面的种种不足,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有关部委及时出台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投资,向交通、能源、农业和科技领域投资。一些地方和部门违反规定越权审批、擅自减免税收的做法逐渐得到纠正;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的行为遭到严厉谴责和禁止。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提出公有制应有多种实现形式,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从而为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顺势,走向世界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乃大势所趋。只有找准位置,看到差距,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实现国际国内市场的相互对接,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才能使我们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20年来,中国和世界的融合步步接近。外商投资结构日趋合理,对外开放范围越来越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外商投资已从初期的以一般加工工业为主扩展到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领域。外商投资金额从最初几万美元的试探性投入,发展到投资10多亿美元的大项目。世界500强中约有300家在中国安营扎寨。
  当然,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发展经济不能一味依赖外资,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与此同时,又要善于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开放进程中,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一些国内原本空白或落后的产业和产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在相互竞争与协作中迅速崛起。一些老的工业基地靠利用外资推动了技术改造、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对稚嫩的国内工业要适度保护,但这决不意味着排外,决不意味着开放的步伐放慢。真正走上世界经济舞台,必须学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90年代以来,我国平均关税水平从46%降到17%,进口配额和许可证从1200多种减至300多种,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近两年,中国政府在服务业的开放上有了一连串的大动作,尽管是在“试点”基础上的一种审慎渐进的开放,但它毕竟给翘首期待的外商发出了“利好”的信号。至今,已有19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营业。外资银行设立营业网点的地域限制业已取消,一些欧美保险公司陆续获准来华合资。
  今天,一个开放的中国正在崛起。我们的进出口贸易进入全球十强,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第二。我们的综合国力令世人瞩目,我们的持续高速发展正在影响全球经济格局。(附图片)
  70年代末,深圳还只是一个有30万人口的小县。今天,她已发展成为有400万人口、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
  新华社记者 张肄文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