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欧盟新委员会履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22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欧盟新委员会履职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魏崴
  9月15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市举行的欧洲议会批准了普罗迪为主席的新一届欧盟委员会。17日,新委员会全体成员在卢森堡宣誓就职。至此,持续半年的“欧盟机构危机”算是彻底结束了。
  今年3月16日,以桑特为主席的委员会在欧洲议会逼迫下集体辞职。3月24日,欧盟15国领导人任命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为新的委员会主席。到7月上旬,普罗迪与诸成员国已就委员会的组成取得一致。但按《阿姆斯特丹条约》规定,委员会人选还须得到欧洲议会的确认,因为欧洲议会换届和暑期休会,所以接替桑特委员会的人马,9月才各就各位。
  新委员会的任期从现在起至2005年1月。人数与往届的一样,为20人,德、法、英、意、西五大国各出两名,其余10国各出1名。新委员会的组成有两个特点:一是阵容比较整齐,委员从政经验丰富,差不多都在本国做过议员,其中3/4当过部长。二是法、意、西、葡4个南方国家的8名委员均占据要职,分别负责对外贸易、地区政策和政府间谈判等。
  原则上说,委员们自宣誓就职后便与本国脱离关系,“完全独立”行事,不接受本国政府的任何指示,不受本国的各方面影响。然而,查历届委员会组成的历史,诸成员国——特别是大国——为了使自己的人选位居要职,常常明争暗斗。5年前,15国为委员会主席的人选闹得天翻地覆,最后是勉强同意让桑特出山的。这样不遗余力地争夺,非为本国利益为何?实际上,委员们在工作中“不适当”照顾本国利益也是很难的。80年代,撒切尔夫人曾一怒之下召回英国的委员,原因是他对欧洲一体化“太积极”,不符合英国利益。再说委员为本国捞点好处,只要做得不太出格,其他国家也不会认真计较,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从7月开始,普罗迪就多次表示要创建“一个强有力的委员会”,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决心把它转变成一个现代的、有效的行政管理机构”。18日第一次正式会议的主要议题便是行政改革。现在看来,委员会改革方向大致如下:1.贴近公民,改善形象。按普罗迪的说法是“透明度的时刻业已到来”,欧盟的管理运作将“不再处于关闭的门后,而是要在公众的注视之下”;2.贴近议会,专设一副主席与欧洲议会搞好关系,一来可防止重蹈桑特的覆辙,中途翻车,二来说不定还可联合议会向理事会争权。
  对于欧盟紧迫的改革和扩大问题,普罗迪也有明确表示,欧盟体制必须立即实行大刀阔斧的根本性改革。他倡议,12月间召开的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应为准备得较充分的申请国开出一个入盟时间表,并希望欧盟制定一个全面扩大的战略,“在今后25年中,欧盟从15国应扩到20国、25国、30国”。
  一些资深的欧盟官员和欧洲问题专家指出,近几年来,委员会的超国家权力非但没有增强,反而明显减弱,各成员国的作用、政府间会议的作用在加强,欧盟的自由贸易区的色彩在加强,有人甚至认为英国改造欧盟的目的“已经实现”。普罗迪急于扩大欧盟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国的观点。这一倾向是值得注意的。
  总之,新委员会准备大干。但想显身手是一回事,是否如愿是另一回事。正处在历史转变关头的欧盟,要搞一个“强有力的委员会”,谈何容易。普罗迪出台的一些建议,无论是关于改革还是关于扩大的,往往与一些成员国的意见相左。而没有15个成员国的一致同意,建议至多只是建议而已。
  这个跨世纪的新委员会究竟能有多大作为,且等未来评判。
  (本报布鲁塞尔9月1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