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政治的,更是抒情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24
第10版(舞台习幕·文艺评论)
专栏:

  政治的,更是抒情的
  棠樾
  戏剧界有着“弘扬主旋律”的要求,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政治性较强的作品的提倡。对此,不少戏剧作者总感到有些隔阂,认为较强的政治性可能制约真情实感的抒发,削减剧作的情感流量;而充沛的情感抒发又实在是戏剧艺术不可或缺的规律性要素。于是,政治性与艺术的抒情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对立起来,这种带有普遍性的理解是构成近年来戏剧力作涌现不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此而言,徽剧《刘铭传》的成功可以证实,上述理解或许是一种误解:只要我们不是以狭隘的眼光去看待政治性要求,不是刻意去做绝对化的主观阐释,那么,政治性与艺术的抒情性完全可以结合得亲密无间,乃至相得益彰。
  毫无疑问,刘铭传是一位政治风云人物。他早年为淮军名将,曾经服从政治需要参与镇压捻军;后虽一度罢官归隐,又在列强觊觎宝岛、朝廷战和两难的危急之际出任台湾巡抚,可谓身处政治漩涡的中心。作为以刘铭传在台期间所作所为为题材的剧作,《刘铭传》不可避免地要表现他抗击法军、团结汉番、推行新政的政治抱负,以及敌强我弱、清廷衰微直至马关签约的政治背景。也就是说,《刘铭传》一剧的浓厚的政治色彩是被取材所先天决定了的。
  作为经验老到的编剧,金芝先生自创作伊始便有明确意识:剧作的政治性是不可回避也是不必回避的;但要把这种政治性与政治概念区别开来,那就必须使其水乳交融地汇合在艺术的抒情性之中。因此,金芝先生特别警惕那种抽象性地大书特书刘铭传政治功绩的写法,而是用刘铭传的人生命运线索去推动剧情进程,循着这条线索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境界和尽情渲染人物的情感世界。实际上,金芝先生这样做是事半功倍的:只有当观众真正关注剧中人物的命运,与剧中人物的思想境界产生碰撞、与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发生共鸣时,才会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人物的政治功绩的伟大和显赫,才会真正仰视人物所树立的政治丰碑。把政治性与艺术的抒情性结合到一起,进行形象地含蓄地表现,决不会削弱政治性,相反地,倒使这种政治性更加易于被接受、易于被认同。
  值得庆幸的是,导演金桐先生在创作思路上与编剧不谋而合。金桐先生对于文学剧本中的抒情性篇幅极为重视,并在二度创作时加以拓展和深化,从而在舞台上构成几场感人至切的戏剧场面。我们看到,舞台上的刘铭传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如何建功立业,而是他撤基保沪的战略决策遭到误解之后那坦荡激切的心灵倾诉;而是他在进退维谷之时那抚今追昔的深沉反思;而是他在割让宝岛、壮志未酬之际那面对大海而喷发的悲愤情怀。观众是被艺术的抒情性深深感染的,而感染之后便有政治性的思索:敬重刘铭传的一片丹心和一腔热血,唾弃清廷的腐败无能;随后更有一种政治精神的升腾和振荡,那便是爱国主义的旗帜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高高飘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