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阅读
  • 0回复

化史为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24
第10版(舞台习幕·文艺评论)
专栏:

  化史为戏
  金芝
  徽剧《刘铭传》创演于一九九六年,数易其稿,艰苦攀登,亦曾获多项奖励,直至有幸作为国庆五十周年献礼节目,登上首都舞台。回忆这个过程,正是我的创作初衷在金桐导演与艺友们的帮助和舞台磨练中得到深化的过程,常怀感激之情。
  我的初衷之一,想写一个真真实实的历史人物,写一部站在历史真实基石上的历史剧。刘铭传是晚清的一位名将,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时,受命去台湾,在“抗法”“建台”中功勋卓著。一八八七年台湾首次改道建省,他为首任“福建台湾巡抚”。一八九五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日本,他愤而吐血,隔年逝世。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而值得一歌者,自当是后十年危难赴台所建功业。一部戏难写一生,撷取其赴台一段,只述业绩。我先采取了一个笨拙的办法:“以戏记史”,把史料中激动我的、可以入戏的地方,以戏剧化的方法(包括必要的虚构)记下来。一气写成十个片断,这就是最初稿本。作为戏,虽不完整,作为史,却是真实的,作为人,也是突出的。因而,现在的六场一序一尾声的框架,除头与尾,基本上是那十个片断的调整与充实。
  初衷之二,是想写一个既有特色又还好看的戏,于是就进入了艰难的“化史为戏”和“化戏为徽”的过程。“以戏记史”,虽有前述两个好处,但也有明显缺憾:缺少一般戏剧结构所需要的连贯、集中、完整的故事性,只能以人物命运的起落构戏。这就更要强化特色,力求好看。徽剧是一个拥有丰富声腔与表演的古老剧种,饰演刘铭传的董成(梅花奖得主)、饰演大夫人的王兰芳、饰演刘云带的李龙斌(梅花奖得主)等,都是善演能歌,为此增强了一些表演场面和大段抒唱,直至把原来“尾声”一场戏,凝炼成一段“八问大海”,一唱了之。刘铭传是安徽人去台湾,又是以徽剧演他去台湾事,两地特色之交融,当可相映成趣。我们想:只要紧扣历史、人物和戏剧,愈有特色,便愈有观赏性和感染力。
  初衷之三,上述两点追求,都是为了抒发我们对台湾宝岛的情思,表达对祖国统一的愿望。但我们意识到,愈有历史的真实性,愈有现实的深刻性;愈是政治性强的题材,应当力避写成政治宣传戏,追求艺术性,写成政治抒情戏。比如,刘铭传是复杂的,他是以与太平军和捻军的作战凶猛而成名将,但又屡遭罢官。他后来还曾自省而一火焚烧了过去的军功文折。可以写人物一段,但不可割断一生。便有这么一段发自心底之唱:“恨不能舀一瓢海水洗红顶,多么想做一番好事慰余生。这才愿危难之时重出征,孤身跨海守国门……”最后他在痛闻《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之后唱的“八问大海”,也是强化内心真情。这部戏的主题,似乎无须特别张扬,因为期盼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心中一簇不灭的火焰。我们只是记述一宗史实:台湾是祖国项下的一颗明珠。我于一九九四年曾随安徽省黄梅剧院去台湾演出,归来写过一篇记述文,“这难割的同胞情,这难断的文化根,必然编织出祖国和平统一的春天”。这就是我的初衷,我的情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