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不得已而为之——析美国放宽对朝鲜制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21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不得已而为之
  ——析美国放宽对朝鲜制裁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世琨 张勇
  9月17日,克林顿总统宣布部分取消对朝鲜长达近50年的经济制裁。放宽制裁的范围涉及贸易、交通和金融等领域。按照新规定,美商可以向朝鲜出售大部分消费用品,从朝鲜进口大部分原料;允许个人和企业向朝鲜汇钱和投资;两国的飞机和轮船可以进出对方的机场和海港。然而,美国将继续禁止对朝鲜出口军用产品和敏感的军民两用产品,包括先进的个人电脑;对朝鲜实施制裁的多边协定将继续存在,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不能向朝鲜贷款。
  在这个时候宣布放宽对朝制裁,美国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近期目标是,用放宽制裁来换取朝鲜不试射远程导弹。1994年,美国曾经以每年供应4000万美元的石油以及日韩提供两个轻水反应堆换取朝鲜不发展核武器的承诺。美国说,据卫星侦察,朝鲜可能在几周内试射“大浦洞2号”导弹,夏威夷、阿拉斯加以及美国西海岸都在其射程之内。美国一直害怕朝鲜拥有核武器和远程导弹,制止朝鲜拥有此类武器被列为美国对外政策中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9月7日至12日,美朝在柏林举行会谈。此间媒体说,美方对朝鲜放宽制裁,朝方表示愿意暂不试射远程导弹,是“双方在会谈中作成的一笔交易”。
  美国这样做也有其长远打算。朝鲜战争后,美国一直在韩国驻军,目前约有3.7万人。美国认为,维持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局面,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但一段时间以来,朝鲜南北双方关系紧张,随时有发生军事冲突的危险。针对这种情况,克林顿让前国防部长佩里牵头,研究和提出现实可行的美国对朝鲜半岛政策。在经过8个月写成的报告中,佩里向克林顿进言:“遏制朝鲜”,谈判比对抗更有效。看来克林顿采纳了佩里的建议,美朝柏林会谈和放宽对朝制裁就是其具体结果。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美朝正开始“走上一条有助于保持长期稳定,甚至最终达成朝鲜半岛和解的道路”。这些话不完全是外交辞令。
  此间舆论认为,美放宽对朝制裁是朝鲜战争以来美对朝采取的“最重要姿态”,“有利于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人们希望以此为起点,美朝关系能逐步改善。但事实表明,放宽制裁更多地具有象征意义,美朝关系正常化的道路荆棘丛生。美国宣布允许企业到朝鲜投资,但同时又说朝鲜对外国企业没有法律保护,不会有几家公司敢去冒险;美国宣布允许向朝鲜出口商品,但同时又说朝鲜缺少硬通货,很难成为买主。特别是,美国至今仍把朝鲜看作“最后一个斯大林主义国家”,把它列入“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白宫在放宽制裁的声明中也不忘记加上这样的话:“放松制裁将不会有损美国的反恐怖和不扩散努力。”美国法律规定,政府有权决定放宽禁运,但取消禁运则必须经国会批准。把持国会的共和党议员强烈批评和反对这项决定,认为政府“作出了太多太轻易的让步”,“又陷入了朝鲜讹诈的恶性循环”。这预示着,执行放宽制裁的决定不会一帆风顺,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困难重重。
  实际上,美国政府采取这一行动是不得已而为之。美国对朝鲜的制裁始于1950年,制裁时间之长,制裁之严厉广泛,为世所罕见。美国的制裁给朝鲜造成了困难,但其目的并未完全达到。现在,美国的决定等于宣布制裁朝鲜政策的破产。
  (本报华盛顿9月1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