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阅读
  • 0回复

雏凤之音起古城——第四届城运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9-21
第7版(国际·体育)
专栏:

  雏凤之音起古城
  ———第四届城运会综述
  本报记者 薛原 李增辉
  城运会、全运会、奥运会,以比赛的层次、水平来划分,这是中国竞技体育的阶梯走势。如果稳步拾级而上,也许就会达到一个运动员毕生追求的巅峰境界。正因为如此,这个阶梯中的第一个台阶——城运会尤为重要。从个人而言,第一步走得如何,关系到一个运动员能否在竞技体育这条路上走下去;从整体而言,第一个台阶走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体育的未来。
  城运会设置的16个大项全部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奥运重点发展项目,国家的重视和投入自不待言。从比赛中看,乒乓球、跳水、女子举重都称得上是世界级的较量。这几个项目都是中国的一些强项,优势的保持和发扬本身就是一个好传统。城运会上,跳水屡出高难度动作,女子举重超世界纪录如探囊取物。男子举重厦门队石智勇3次超2项世界纪录,更是本届城运会的一个亮点。此外,在女子柔道、女子射箭项目上,一些选手也借城运会之机出人头地。像女子柔道48公斤级的刘艳花、63公斤级杨树君都战胜了国家队的选手,最终夺冠。
  游泳项目,大连选手陈妍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状态正在回勇,而杭州选手陈桦、福州选手齐晖已经成为各自项目上的国内领军人物。羽毛球、射击等项目的水平高于全国锦标赛。可以说,基本集中了国内优秀适龄选手的城运会让不少到场观赛的国家队教练心中暗喜。本届城运会评出的279名优秀后备人才奖和希望人才奖仿如一支庞大的后备役队伍,正在为中国体育下个世纪的发展积蓄力量。
  但不论是从城运会本身的发展,还是中国体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本届城运会都在为下个世纪的中国体育提出问题。各代表团之间人才“交流”的短期行为弊病越来越明显。一个自己不培养后备人才的城市,只要有财力临时“租借”运动员,一样可以在城运会上摘金夺银,但对本地竞技体育的发展毫无裨益,甚至压制了自己后备人才的培养。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开始考虑在下届城运会上重新界定人才交流的范围,比如只限本省交流,规定人数等措施。
  只有11年历史的城运会是中国体育改革的产物;反过来,城运会也开始对中国体育的进一步改革施加影响。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司长吴寿章在总结本届城运会时说,体育面向市场经济后面临的冲击,已使业余训练受到影响。城运会的目的在于发现后备人才,如何将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纳入中国体育改革的规划中去,也许比单纯评价本届城运会的成绩更有意义。
  (本报西安9月2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