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企盼统一的共同心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2-0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企盼统一的共同心声
巴音朝鲁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首次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1995年1月,江泽民主席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这一讲话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客观地分析了解决台湾问题所面临的形势,并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这一讲话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大政方针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体现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20年来,经过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两岸局势由隔绝走向缓和,由对抗走向对话,两岸人员交往和各项交流活动蓬勃发展,和平统一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今天,当我重温《告台湾同胞书》和江主席的重要讲话时,再次体味到了两岸同胞企盼统一的心声,不禁想起了近年来两岸青少年生动活泼的交流场面,特别是去年的中秋佳节……
那是1998年10月4日下午,由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理事长李钟桂女士率领的台湾各界青年一行98人乘机抵达杭州笕桥机场,参加由全国青联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年中秋联欢活动”。当台湾各界青年走进大厅时,立刻被鲜花和欢迎的人群围住,整个大厅到处是欢声笑语。台湾青年中虽然多数是第一次来到祖国大陆,但是他们很快被祖国大陆青年的热情所感染。两岸青年虽是初次相见,却如同故人一般。
10月的杭州正值丹桂飘香的季节,当台湾青年来到如诗似画的西子湖畔时,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三潭印月、花港观鱼、平湖秋月,他们频频举起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这些耳熟能详的美景;在阮公墩仿古夜游晚会上,两岸青年共同领略了唐风宋韵的歌舞之美,畅游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在岳庙,面对刻有《满江红》的石碑,有两位台湾青年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古曲。看到此情此景,台湾的汪锡彰老先生深有感触地说:“40多年的间隔让两岸之间缺乏了解,到大陆一看,其实我们的穿着、饮食甚至庙宇都是一样的。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正如古人云‘明月何曾是两乡’。”
10月9日,是台湾青年黄星文的生日。当我们在午餐会上为他送上特制的生日大蛋糕,并向他致以深深的祝福时,黄星文先生激动得语塞了,良久才动情地说:“我感到无比的快乐,无比的感动。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中国心,这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
短短5天的活动自始至终散发着浓浓的同胞情、民族情。两岸青年在交流中相识、相知、相近,增强了同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两岸青年渴望接触、盼望交流的热切心情,更感受到了同为跨世纪的青年人期盼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这是中华民族强大向心力的生动体现,充分说明了两岸同胞的血脉和亲情是无法隔断的,统一乃时代之呼唤,民心之所向,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是不可抗拒的。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江泽民主席的这一论断已经在两岸青年的交流实践中得以充分证明。近几年来,全国青联以“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明确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为主题,积极促进海峡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并具有青年特色的交流活动,为增进两岸青年相互之间的了解,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切实的努力。
历史即将迈入21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时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促进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神圣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在了跨世纪的两岸青年肩上。“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两岸青年要以民族昌盛为己任,携手合作,开拓进取,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增进交往与了解,培养共识与互信,继续加强两岸青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进程,共创21世纪中华民族的辉煌而不懈努力!
纪念江主席八项主张发表四周年
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二十周年
国务院台办人民日报社合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