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托起共和国太阳的人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0-10
第4版(舞台屏幕·新闻追踪)
专栏:

  托起共和国太阳的人们
  王育生
  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庆典的日子里,走进北京国安剧院观看山西太原市话剧团演出的话剧《走向胜利》,回顾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穿越三晋大地这段历史,抒发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实在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走向胜利》的作者曾追寻着毛泽东等一行人的足迹,沿途广泛地收集过创作素材。剧本所反映的时间虽然只有十八天,但从党史、军史以及在群众中收集到的有关素材却非常丰富。可以想象得到,这期间该有多少重大的事件应该加以表现。然而作者并没有特别着眼于某些重大历史事件,而是从所掌握的素材中精心筛选,重点择取了若干看似“无关宏旨”,其实既能说明问题、又便于展现人物内心情感的生活事件。比如,毛泽东等在黄河渡口与前来送行的陕北老乡话别;用珍贵药物为房东大娘的孙子治病,为之过百日、起名字;由骑大青马换乘汽车后着意安慰老饲养员;劝导乡村教师不要体罚学生;制止和纠正土改中“左”倾错误;油灯下为亲密战友缝补衣裳,等等。我以为《走向胜利》一剧的成功,首先在于选材精当,剪裁得体。正如剧中所表现的,尽管当时百姓们穷得一无所有,但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他们心甘情愿地把丈夫和儿子送去打仗;尽管当时我们的兵力不如敌人多、装备不如敌人好,但这支队伍官兵平等、上下一心,人人都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战。看过戏,观众自然而然就会体味到,“兵民是胜利之本”,新中国的建立,实在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选择。《走向胜利》没有直白、外在的说教,戏的立意完全蕴含在了情节的进展、场面的铺排和各种人物关系之中。该剧既较好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氛围、历史走向、时代精神,又能够做到“小中见大,举重若轻”,不显沉滞呆板,反觉生动感人。写革命历史、表现领袖人物的戏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