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二次创业三箭齐发——记奋进中的绍兴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0-10
第4版(舞台屏幕·新闻追踪)
专栏:新闻追踪

  二次创业三箭齐发
  ——记奋进中的绍兴县
本报记者谢国明
  编者按:绍兴县在去年成为浙江省第一个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的经济大县以后,再接再厉,积极进行二次创业。全县上下一心,三箭齐发,抓企业机制改革、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力争把经济大县发展成为经济强县。今年1至8月份,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00.72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4.3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12亿元,同比增长25.24%;自营外贸出口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3%,重新出现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产权改革,重新激活乡镇企业机制优势
  绍兴县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乡镇企业。改革开放20年来,绍兴县的乡镇企业从小到大,将传统的手工纺织业,发展成为国内最主要的轻纺基地,创下了三个全国之最:产量最大,全县纺织品年生产能力为20亿米,印染能力为30亿米,分别占全国的15%和20%;市场最大,位于县内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面料现货交易市场,去年的纺织品成交量为15亿米,成交额151亿元;设备最先进,乡镇企业投巨资搞技改,引进了一大批国际一流的纺丝、织造、印染设备及其配套设备,其中无梭织机达2万台,无梭化率超过50%,大纺织装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水平。
  绍兴县县长徐纪平说,绍兴县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三优”起家:机制优势、政策优惠、市场环境优越。随着
  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场环境由短缺向相对过剩的转换,乡镇企业的“三优”已不复存在,在短缺经济掩盖下的问题迅速暴露出来,经济效益一度严重下滑。要重新激活乡镇企业的优势,必须深化改革,重建机制优势。绍兴县从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探索。1998年,他们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绍兴的实际,提出了“产权多元化、股权集中化、要素股份化”的乡镇企业改革思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突破是设立了经营管理要素股和技术要素股,这两种要素股合计可以占企业总股权的34%,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截至今年8月底,绍兴县已有97%以上的企业完成了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制、出售等多种形式的改制工作,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再度被激活。南方集团通过改制,生产成本下降了20%。远东集团、赐富集团在技术改造中自觉应用经济学的“木桶理论”,提高了投资效益。纵横集团在改制以后,进行兼并、租赁等低成本扩张,盘活了存量资产。
  产业升级,构筑经济发展“立交桥”
  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绍兴县的纺织业虽然创下了三个全国之最,但是存在着两大矛盾:一是庞大的规模总量与相对滞后的市场容量的矛盾,二是高档设备与中低档产品的矛盾。
  县委书记顾秋麟说,三个全国之最与两大矛盾并存,说明绍兴还只是一个经济大县,不是经济强县。绍兴要由大变强,只能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升级,构造高、中、低档产品门类齐全的经济发展“立交桥”。
  绍兴县与中国纺织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用半年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绍兴县纺织业发展战略》,计划用三五年时间把绍兴县建设成为全国纺织技术开发高地,国家主管部门对这个发展战略给予高度评价。县委、县政府根据发展战略的要求,利用政策导向和优惠措施,鼓励大型企业建立科研开发机构,目前已有70%的大型企业建立了独立的研究机构,增强了自主开发能力。
  对于面广量多的中小企业,县里实施了“扶一家、带千家”的科技进步战略,“政府规划、企业承担、市场运作”,组建县纺织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带动全县上千家中小纺织企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该中心自去年组建以来,已经引进了包括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博士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内的数百名科技人才;有轻纺城“硅谷”之称、占地3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中心大楼已经封顶,将成为全国性的纺织业技术开发和新面料试验、展示和交易基地;中心与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合作建立的、被香港特区政府列入科技创新计划的“香港东南亚制衣创新中心”和“中国轻纺城面料设计中心”也正在抓紧运作;该中心主办的“中国纺织网站”自去年运行以来,已经成为纺织行业的热门站点,“网上轻纺城”已经初具规模。绍兴县应用高新技术取得了突出的实绩,全县微电子控制的生产设备占全部生产设备的比重达到12.23%,在浙江省各县市中位居第一;全县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制造、管理、经营的企业达到180家;计算机技术在全县纺织业重点企业中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1998年,绍兴县成为浙江省唯一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示范地区、全国纺织行业唯一的CAD应用示范县。
  市场拓展,唤回创业精神,创造最大效益
  来到位于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只见布匹如山,人流如潮,一派兴旺景象。
  10多年前,绍兴县的轻纺业刚刚起步的时候,柯桥镇上只有几名流动布商。他们从附近的纺织厂贩来一点布料,到镇上摆个地摊。非常有意思的是,纺织厂积压的布料,这些流动布商往往都能不显山不露水地卖个一干二净。县有关部门及时进行组织引导,开办了轻纺市场。市场一开办,外地的客商蜂拥而至,外地的纺织面料也蜂拥而至,绍兴的纺织企业既享有市场办在家门口的便利,也受到外地产品的严重冲击。
  有人欢迎竞争,有人主张限制外地产品。绍兴县委、县政府坚决顶住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压力,提出了“人不分南北,货不分东西”的市场经营方针,实行完全开放的竞争,迫使本地企业积极苦练内功,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终于使绍兴县发展成为全国最主要的轻纺业基地。
  绍兴县提出二次创业、产业升级的口号以后,单纯依靠中国轻纺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全县轻纺业发展的需要了。县长徐纪平在动员企业积极拓展市场的会议上说,市场的档次制约着产品和企业的档次,市场的空间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空间,市场的最大化才能创造效益的最大化。
  绍兴县的乡镇企业在创业时期曾经创造过名闻全国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讲完千言万语,吃过千辛万苦。面对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唤回创业精神,着力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最大效益。中国轻纺城开辟了外贸交易区,为企业创造了交易在国内、市场在国外的良好条件;同时着手筹建精品交易区,以影响和带动企业开发高档产品。这两个交易区一筹办就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进场交易。中国轻纺城还走出县界,到与越南交界的广西东兴开辟中国轻纺城东兴市场,去年刚一开办,年交易额就达到12亿多元,今年上半年达到10多亿元。目前,到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开办中国轻纺城分市场的计划已经进入准备阶段。(附图片)
  压题照片:绍兴县杨汛桥镇展望村现代农业园区。沈标桐摄
  图表制作:刘小青
位于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吴德富摄绍兴金舟轻纺集团纺织车间一角。吴德富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