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高原醒来——青海计划生育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0-10
第7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高原醒来
  ——青海计划生育纪行
  邹声文
  人地矛盾引发理性思考
  “青海长云暗雪山”,千百年来,游牧于青海湖畔共和县哈乙亥村的牧民们,世世代代看到的都是同样雄阔的景象。但历史的时钟旋转到20世纪末,当他们重新审视这片土地和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群时,感受与先辈大不一样。
  “以前我们觉得人越多越好,对人口要有计划地增长想不通。1982年全村人口490人,到今年已经增长到了630人,而全村草场实际上最多能养活400人,人多草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拉天旦村长的话并非杞人忧天。不远处,数块大小不一的草场已经完全沙化,寸草不生,在绿草如茵的高原上,像一串触目惊心的伤口。在拉天旦看来,计划生育就是给子孙留一碗饭。据介绍,20年间,计划生育使全村人口少增长了200人,否则草场与人口增长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青海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多子多福等封建观念也较为普遍。人口迅速增加,土地数量不变,甚至不断减少,人地关系失衡现象十分普遍。在河湟谷地,一些地区的人均耕地已降至1亩,突破了土地的承载极限。严峻的现实使广大农牧民们意识到,多子未必多福,超过土地承受限度就会变成灾难。
  伫立于倒淌河边,今天的人们仿佛仍能感受到1300年以前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那股文明新风。现在生活于唐蕃古道上的这些普通百姓对人与土地、今天与明天的冷静思索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活生育观念的巨大变化,更让人觉得清新宜人。
  “三结合”带来无限生机
  李占录与冶玉秀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治泉村的计划生育双女户。1996年以前他们只知道刨地,家庭年人均收入仅500元,住的是又矮又小的土坯房屋。在“三结合”帮扶活动中,小两口得到了3000元5年期无息贷款,在计生人员指导下搞起了奶牛养殖业。3年不到,两口子就花1万多元盖起了6间宽敞明亮的新房,添置了冰柜,还购买了一台拖拉机搞运输,日子越过越红火。据村支书介绍,全村28户双女户利用8万元的扶持贷款搞家庭副业,两三年间,他们的年人均收入从4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100多元,成为全乡脱贫致富的示范户。
  结合思路如同一汪活水,给计生工作带来无限生机,使它从单纯依靠社会制约机制逐步向利益导向机制转变,从根本上引导人们转变生育观念。在总共有600户人家的治泉村,现在就有200多户家庭主动只要一个孩子或推迟生育第二胎。
  在“三结合”活动实施过程中,计生人员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副则副,宜商则商,积极拓宽结合的路子。海东、海北、海南等地州更是与科技兴农兴牧、文化下乡结合起来,采取分片承包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绩。
  到今年上半年,青海全省多方筹措,共投入了7021万元帮扶资金,扶持3.7万多计生户走“少生快富奔小康”的新道路。今天,从青海湖畔到祁连山下,从金银滩上到河湟岸边,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自觉地转变传统观念,日益成为自己生育上的主人、生产上的能人和生活上的富人。
  幸福美好的生活离他们越来越近,古老的高原正在醒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