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双赢之路——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0-11
第1版(要闻)
专栏:

  双赢之路
  ——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述评
  本报记者鲍洪俊
  生态一票否决
  信步海口,处处鲜花绿树。装点市区的树木花卉多达130科650多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8%,人均公共绿地8.6平方米。偌大的海口俨然一座生机盎然的热带生态花园。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形成铁的工作规定:“生态环境一票否决”。
  一个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的600万吨炼油厂项目,能够带来上百亿元工业产值、数亿元税收,相中海口,选址长流。但由于该项目将会带来较大污染,经过一番选择几多争执,市里尊重生态否决权,把这个已经开工的项目请出了海口。
  市中心海边一块1200多亩的填海地,若全部出让,可以获得50亿元左右的财政收入。面对纷至沓来的征地客商,市委常委扩大会做出令人赞叹的决策:“不修高楼建绿地,全民建设万绿园。”海口市民用短短的3个月时间,累计捐款1200多万元,种植草皮60多万平方米,种植树木花卉3万多株,在海口树起一座生态建设的丰碑。
  给生态补钙输血
  生态建设仅仅靠拒绝污染项目还远远不够。
  一次地质测量结果给海口人敲响警钟。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海口地下水位到90年代中期形成了方圆75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市领导果断拍板:兴建高质量环保设施,给生态环境疏通经络,补钙输血。
  海口投入巨资相继兴办米铺水厂、龙塘水厂,控制开采地下水,实现地下、地面并网供水,特别是投资3.4亿多元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30万吨。到今年底竣工时,海口建成区的生产、生活污水,将全部得到处理。
  近几年宏观经济偏冷,海口却出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高潮。着眼于市民的生活和休闲需要,海口不断深化生态建设内涵。市里投入巨资,不仅兴建扩建了万绿园、金牛岭公园、海瑞墓、五公祠等大型生态或文化公园和36处街心花园、街边绿地,还扎实开展绿化美化庭院活动,催生出160个“花园式单位”和“绿化达标单位”。
  生态经济双赢
  海口市生态建设已经得到回报。令人担心的“地下水漏斗”开始缩小;市区地下水位从前年开始止降回升。全市大气质量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茅。
  1996年以来的3年,是海口生态建设力度最大的3年,也是海口经济调整结构,逐步步入健康发展轨道的3年。
  和谐的生态环境正在变成海口的特殊优势。越来越多的客商选址海口,投资兴业,不断为海口增添发展动力。海口去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同比增长6%,绝对额超过5亿美元。
  世纪之交,海口以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双赢的成功实践,给世人一个惊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