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改改这样的“建房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0-11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下乡手记(9)

  改改这样的“建房观”
  农民的消费支出中,最大宗的是什么?
  回答是住房,肯定不会有人有疑问。
  长期以来,中国农民形成这样一种消费观念:有了钱后,第一要务,便是建房。
  据报载:改革开放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三次建房热潮,现在人们已不满足粉墙黛瓦的两层小楼,开始建西式小洋楼。
  安居才能乐业。建房确实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事。不过,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尽管房子已足够居住,仍在不停地建。我在挂职期间,曾对县里的农民住房情况作过调查,不少农民,宁可房子建起后空着,仍把积蓄的绝大部分用来建房。在他们看来,房子才是家业。忙碌一辈子的终极目的,就是建房。
  我有个同学,家在苏南农村,大学毕业后分在一所高校工作。单位给他分了房子,他是独子,父母也搬来与他同住。可80年代末,他在老家建了座两层小楼,面积200多平方米。前段时间他给我来电话,说正张罗着借钱建一座三层楼。我问他有没有这个必要,他苦笑着说:“没法子,老爷子要建。说周围人家都建了。不建,村里人会笑话。”
  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民现今建房的费用支出,占总收入的70%以上。还有少部分农民,宁可让孩子辍学也要省下钱建房;甚至为了建房,不惜债台高筑。
  而与在建房上不惜巨资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农民在提高自身素质上投入甚微。据统计,1997年,全国农民用于文化学习费用支出人均27元。这点费用恐怕连扫盲费都不够!如此,谈何提高农民素质?
  当然,这并不是说,建房必然影响农民提高自身素质,因为导致农民在提高自身素质上投入少的因素还有很多。但是,建房占用资金太多,会挤占其它方面的投入,也是不争的事实。
  记得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播过这样一个节目,主持人问陕北一个辍学的放羊娃:“为什么不上学?”回答:“放羊攒钱盖房子。”“为什么要盖房子?”“娶媳妇生娃娃。”“将来你让你的娃娃干什么?”“放羊攒钱盖房子。”
  这场对话,闻之心酸。
  目前,全国还有2.3亿的文盲半文盲,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这成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提高农民素质,政府和舆论部门很有必要对农民的消费观念进行引导,让农民把尽可能多的消费支出转到提高自身素质上来。实际上,提高素质投资与建房投资,是源和水的关系。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我国的农业才会有长足的进步,农民收入也才可能大幅度增长。可在目前情况下,如果把钱一股脑儿全用在了建房上,那么,即使房子建起来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只能像上面提到的放羊娃一样,在低层次循环。不是吗?
  现在建一栋房,至少得上万元。如果少建一点房,把省下的钱用在提高自身的素质上,那会出现什么样一种结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