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重视老年人精神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0-12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重视老年人精神生活
  肖振禹
  人口问题的重要特色是老年人增多。今年是国际老年人年,而中国在迎来世界60亿人口日的同时,也步入了老年型人口社会。
  在老年型社会,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通过提供足够的食品使老年人免除饥饿,也不仅仅是使老年人居有定所,还要使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使他们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
  在当今以人为本、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小孩,生命都是平等的。一个国家或家庭,并不见得富有时才算人的权利得到尊重,因为人的选择远远超出经济利益的范畴。人们向往财富,同时还追求长寿、健康、友情、知识、创造、和谐、圆满等精神生活。现在有些人并不这样看待人生的年龄平等,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的强调一些与老年有关的劣势,例如低收入、地位低、生活单调、个人体力和智力下降等等。甚至把退休、失去劳动能力与老年人等同起来。这些人忽视了老年人的价值,忽视了老年人是几代人的融合和对社会起着稳定的基石作用。要懂得,没有青年人的社会是缺少生气的社会,没有老年人的社会是不成熟的社会。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冷漠老年人,应该用尊重、理解、同情和容忍的真情去关心和帮助他们获得积极健康的晚年生活。中国老年人平均有18年或更长的余寿闲暇生活时间,精神上总要有个依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交往社会网越来越小,并转向子女和家庭。无论从老年人心理、生理还是行为等方面看,都呈现出衰老趋势,有逐步脱离社会的倾向。衰老、疾病、死亡都堆积在老年年龄段,老人容易产生孤独、寂寞,觉得生活彷徨无助,带来生命紧迫感。老年人无所事事,正好被那些兜售低劣下流和对人毫无启发的娱乐商所利用,甚至被那些有害身心健康的迷信、落后、有害的活动所迷惑,一些老年人被“法轮功”“不药而愈”、“真、善、忍”的伪善面目所迷惑就是一例。这个时候,我们应当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新的集体和替代角色,填补生活时间的空当,防止社会不良危害和产生偏差行为。实践告诉我们,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一刻也不能停。
  目前我国有1.24亿老年人,到2050年将达到4亿之多,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建设孕育着一个较大的商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老年人精神文化建设要切合老年人特点,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经济状况,有组织地诱导和开展健康多彩、有层次的文化生活,逐步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对老年人来说,要提倡“活到老学到老”,以终身教育来应付退休和其他的生活变迁,将闲暇时间活动变成社会有用资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