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网络与生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0-17
第4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网络纵横谈(3)

网络与生存
  “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在国内掀起一股热浪。其实,就是网络最发达的国家,现在也还没到离开网络就无法生存的地步,何况我们这样刚刚起步。但这一点儿也不应该影响我们对它的关注,更不该减弱我们研究它的热情,因为数字化生存、网络化生存刚刚开篇,它与我们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实在是个说不尽的大题目。
  为什么一定要把生存和网络扯在一起呢?没有网络,几千年人类不是照样活过来了?不是一样地繁衍生息,一样地吃喝玩乐,一样地大喜大悲吗?
  话是不错,但区别在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赖以生存的方式,也有不同的满足方式,不同的质量标准。衣食温饱解决之后,幸福与否便基本上与物质无关了。农耕时代,人类生存要靠向自然资源索取;工业时代,便转向大机器、流水线;到了信息时代,智慧与科技便成了第一取向,拥有信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有。这就该使我们懂得,把网络与生存粘合在一起讨论,事实上是在关心人类未来的生存样式,关心信息时代的生活质量。
  回头看,生存方式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人类的福音。农耕时代,人类活得很艰难。人全靠自己的体能与老天争斗,向土地乞求。工业时代,人类活得很辛苦。机器成了霸主,人倒成了奴仆,卓别林用他无声的表演把这一点淋漓尽致地告诉了我们。不过,辛苦尽管辛苦,但人类毕竟不像过去那般脆弱,因为他们已经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现在,我们又走到了信息社会的大门口。向里面张望,我们能看到什么?里面的人们怎么生存?
  他们在网里寻求物质满足。衣食住行,求医问药,一张键盘包打天下。这就与我们现存的行为方式相去甚远,开始有了质的区别。“酒好不怕巷子深”,可你毕竟要亲自去到那深巷才能品尝该美酒;“千里寻医”,但如不见上名医一面,痼疾恐怕难愈。这都是现在的故事,网络可不理睬这些。只消手指在键盘上几声轻快的敲打,世界就在你面前展开,美酒即刻送到自不必说,你想见的千里之外的名医也已经在屏幕上向你微笑着打招呼了。
  不必误读了网络,以为它是魔术师,可以空中取物,无中生有。其实,美酒总要有人酿制,名医也要真有其人,奥妙在于他们也生活在网络里、数字中。或许配制美酒的是一台灵巧的机器人,做理化指标测试的则是一台聪明的计算机,而指挥操作他们的人却可能正在阿尔卑斯山滑雪度假,网络随时告诉他一切变化。此时此刻,制作网络的人,使用网络的人,消费网络的人,已经彼此难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界线已悄悄地变得模糊不清了。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这种怡然自得的乐趣我们心仪久矣。网络里的人们却把这看成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只要在网上,任谁都能全知天下,凭什么一定要是秀才才做得?广播、电视、图书、报纸任你翻检不说,键盘的不经意敲打之间,你已经坐在三维音乐厅里,开始欣赏一台交响音乐会了。要是你有兴致,可以和不知身在何处的人在网上对弈手谈,也可以和几个未谋面的网友对打一场激动人心的游戏。
  网络里的人们真是幸福快活。可是,你没看见他们脸上还有一丝愁云吗?不错,他们是孤独的,网络越是发达,人类便越是孤独。难怪人说,网络生存是快活的,但那是孤独的狂欢。每个人都独自日夜守候在智慧的孤岛上,一张网维系了他生命的全部。他们可以娴熟地敲击键盘,却在与人相处上显得无比笨拙;他们可能与千里之外的陌生人聊得海阔天空,却对身边亲人的痛痒置之脑后。不必大惊小怪,世界本就如此,永远不会有一种完美无缺的生存方式,否则,历史怎么前进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