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全国农业社发展到四十多万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12-28
第1版()
专栏:

全国农业社发展到四十多万个
据新华社二十七日讯:入冬以来,各地广大农民积极要求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地区已完成今冬明春建社计划的一半以上。现在,全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已从秋收前的二十二万五千多个增加到四十多万个。河北、山西两省已经基本完成建社计划,大部分地区已转入整顿和巩固阶段。山东、河南、辽宁、黑龙江等省建社工作进展也较快。
各地农民要求建社的热情一般是高的。河北省有些农民向工作干部说:“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方向好,生产多,收入大,对国家对农民都有利,我们要积极参加。”江苏省金坛县新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对社员说:“再叫我单干,绳扣我也不去;赶我出社,棒打我也不走。”四川省乐山专区的常年互助组大部分进行联组活动,部分互助联组还学习社的经营管理办法,推行了小包工制。山西省武乡县有许多互助组和附近的社建立了经常联系,有的组还和社共同进行土地基本建设。广东、广西两省的有些地方互助组组长背着行李、带着干粮到几十里以外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去学习办社经验。在合作社大发展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农民是“随大流”进来的,思想上还表现不同程度的观望和动摇态度。
各地原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带动和帮助农民建立新社中,起了极大的作用。福建省南平、建阳专区的五百多农业生产合作社,目前一般都有三、四个互助组和一些单干农民团结在它的周围,向它学习办社。河北省涞源县开展了“一社带动二、三组”的工作,第七区三十二个老社骨干分子,帮助农民建立了三十个新社;易县六十九个老社协助互助组建立了四十五个新社。山西省壶关、武乡等县由老社帮助新社解决了建社后社内存在的许多疑难问题,使新社迅速走上正轨。陕西、吉林、浙江等省许许多多的老社,不仅以本身的生产增加、收入增多和不断得到巩固提高的事实向周围农民示范,而且还采取许多有效的办法带动互助组和单干农民一道前进。如建立定期的碰头会来交流和传播经验,主动地和组订立互相调剂劳动力合同,热情地团结互助组和单干农民共同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此外,各社还随时注意给予某些有困难的农民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与鼓励,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老社的威信。但也有少数老社还没有充分显示出经济上的稳固与繁荣,使当地农民更加信任农业生产合作社。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大发展,中共各级地方组织广泛地向农民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和农业生产合作社优越性的教育,训练了办社骨干分子和干部,健全和加强了领导建社的核心组织——中共农村支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得以基本上在“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下前进。
但据各地最近的检查,发现发展社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不少干部对发展社的工作缺乏认真的调查研究,产生了盲目乐观和急躁情绪。他们认为“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农民的思想都通了”、“随大流就是自愿”、“发动大多数农民入社已不成问题”等等。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就使发展社的计划订的偏高偏大,加之在具体执行中不顾当地实际条件和农民是否自愿,盲目追求合作化,这样某些地方就发生了才建成的社中就有人要求退社或者办了合作社,垮了互助组的现象,并且对农业生产发生不利影响。现在中共各级地方组织正注意解决这一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