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存史济世之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0-22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存史济世之作
  王楚光
  中央文史研究馆是人民政府礼贤敬士之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之初,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倡导之下,于公元1951年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尔后更名为中央文史研究馆。文史研究馆的宗旨为敬老尊贤、崇文尚德,其职能是团结和安排文史界有相当学识相当声望的老年知识分子,是具有统战性和荣誉性的文史研究事业单位。文史研究馆的设置,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崇文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得到我国知识界的一致称赞,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在人民群众中具有良好的影响。
  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和人民政府的一贯关心和支持之下,前后数辈馆员,无不本着老有所为的精神,优游文史,挥洒丹青,著书立说,唱和诗词,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热情讴歌社会主义祖国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积极参与海内外的文化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我们从馆员的大量文史论述中选择了一部分比较优秀的学术价值较高的作品,编纂为《崇文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选》一书,作为向国庆的献礼。在所选的作品当中,既有当代的专著佳作,也有近代的历史文献。其中涉及最早的一批老馆员,不少是从上个世纪走过来的,他们的学术成果代表了两个世纪的新旧交替、承前启后的一代风貌,这些传世之作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的作用是应予肯定的。至于许多馆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发表的新作,应该说大都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佳作,都是从不同角度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编者认为,无论旧著,还是新作,都体现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轨迹,都可以起到存史济世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编者将这批文史论著精选出来,编辑成册,付梓面世,奉献给文史界的同仁和广大读者,如果能为各位读者思索与迎接新的世纪的到来起到某种启迪与借鉴的作用,那就于愿足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