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铸造城市文明之魂——宜昌市创建文明城市纪事(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2-02
第1版(要闻)
专栏:

铸造城市文明之魂
——宜昌市创建文明城市纪事(下)
本报记者龚达发
文明,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文明,人是创建文明城市之魂。宜昌市的同志说,要想把宜昌建设好,必须始终抓住人这个根本,在培养“四有”新人上下功夫,在广大市民中树立起热爱宜昌、建设宜昌的主人翁意识。
在教育中升华境界
教育者应先受教育。宜昌市委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党员干部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精神支柱问题。在市委中心组的带动下,全市600多名县处级干部、3700名科级干部接受了比较系统的邓小平理论教育。围绕邓小平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结合宜昌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在学习中领会,在学习中提高。
人是城市之本,人是城市之魂。市民的高素质来自坚持不懈的思想道德教育。1992年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三峡工程决议,此后5年宜昌市坚持一个主题不走调,把塑造城市之魂的工程一步步引向深入。1993年开展宜昌精神大讨论,从“三峡工程在宜昌,我们怎么办?”等贴近群众生活和思想实际的话题切入,引导市民参与讨论。历时一年,6万人直接参加讨论,25位市级领导在报刊发表文章,确立了“团结奋斗,争创一流”的宜昌精神。1994年,以“知我宜昌”为前提,“爱我宜昌”为核心,“兴我宜昌”为目的,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知、爱、兴”教育活动。市委宣传部编写的乡土爱国主义教材,印了2万多份还供不应求。全市共有10万人参加笔试答题。家乡悠久的人文历史、独特的地域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雄伟的三峡工程,激发了市民热爱祖国、建设宜昌的热情,有力推动了服务大三峡,实现宜昌第二次振兴的伟大群众实践。1995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又在全市开展“建设一流文明城,怎样做个宜昌人”的大讨论,确立了“文明、开明、廉明、精明”的宜昌人形象,制定出市民文明行为规范。1996年又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三爱四德”教育。1997年开展了“迎十五大,迎香港回归,迎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
这些教育活动深入到千家万户,进入到课堂、岗位、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在每一个市民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在这里教育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一个个群众喜闻乐见生动具体的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在这里被具体化为“五百计划”——向全市人民推荐看百部影片、读百本书、唱百首歌、演百场戏、建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宜昌是我家,大家建设她”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心声和行动。
在宜昌,记者看到一张卡片,上面印着“请家长和学生一同填写《市民守则》”。这张小小的卡片,曾经牵动过全市几十万人的心。这是前年普及《市民守则》时,由市文明办印制的。7万多份卡片发到城区7万名中小学生手中,请他们带回家与家长一同填写,一同学习。孩子们在卡片上工工整整地写上“十要十不要”的《市民守则》,首先自己背诵,再教家长背诵,家长背完后郑重签字,向孩子、向社会承诺告别不文明行为,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则督促家长“说话算话”。“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全市文明建设进程。
去年4月,市文明办又在全市4.1万名小学生中开展了“争当文明小喇叭”活动。短短一个多月,以《市民守则》、《市民公约》和“门前三包”为内容的《市民须知》,通过“小喇叭”宣传到15万个家庭,30万市民在宣传材料上签了名。6年级学生杜寅手拿宣传单跑东家、串西家,先后上门宣传35户,116人在宣传单上签了名。杜寅同学成了全市“文明小喇叭”首席号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宜昌开展的以“五好家庭”为龙头,围绕“家”字做文章,“科技之家”、“文艺之家”、“体育之家”和好丈夫、好妻子、好婆婆等十大特色评比,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宜昌市委重视教育,市民喜爱读书,市委宣传部开展城区“一二三”活动,即每个家庭一台电视机、两份报纸、300本书,促进了市民买书读书的积极性。在全市40平方公里内,拥有300余家书店,大大高于11万人一个书店,1万人一个发行网点的标准。
像抓物质产品生产一样重视精神产品
宜昌古称夷陵,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曾孕育过屈原、王昭君等著名历史人物;这里又是古代巴人聚居地,神秘的巴文化令人惊叹不已。市委鼓励作家和艺术家,念巴楚经,打三峡牌,努力创作富有时代精神、巴楚风格、三峡特色的文艺作品,努力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宜昌人强烈的竞争意识、精品意识也充分体现在精神产品的生产上,像抓物质生产一样长计划、短安排,抓实当年、筹划明年、构想后年。在三年连获四个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的基础上,1998年又有电视剧《三峡的孩子》、《移民县长》和两部长篇小说列入全国、全省“五个一工程”重点项目。对这些重点项目的生产创作,从酝酿选题到构思创作,市委书记、市长都亲自参与,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全力支持。
市委宣传部长文成国不无自豪地说:“这些年宜昌市抓‘五个一工程’尝到了甜头,抓得有劲。”“五个一”精品占领了文化市场,提高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极大地带动了群众文化健康、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使全市的文化活动高潮迭起。最近几年先后举办了三届“三峡艺术节”,推出了《三峡潮》、《三峡风情》、《巴楚东宫》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组织了四届“三峡之春”大学生艺术节,三届“红领巾”文艺汇演……在滨江公园奇石艺术馆,各种奇石瑰丽多姿,鬼斧神工变幻莫测,给人以无尽遐想。宜昌是著名的三峡石产地,采石、集石、赏石在这里几乎普及。在市财政局的办公大楼里,我们无意中发现“汪国新画室”,几大间画室几乎占去半层办公楼。问及为什么办画室?答曰一是为支持画家创作,二是为丰富机关文化生活,增加文化气氛。在这间画室里,这位国家一级画家孕育出百米绢本长卷《万里长江风情图》、十集套连环画《长江三部曲》等一批艺术精品。
宜昌人就是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气氛中,耳濡目染,润物无声,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方净土
深入持久的文明创建活动,使文明的春风长驻宜昌大地,在改造城市面貌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人物,有人民的好公仆徐耀德、人民卫士王传厚、活雷锋刘厚明、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宋芳蓉、一把扫帚写春秋的环卫工人许先林……
宜昌卫校附属医院被市民称为“平民医院”。有一位病人进手术室之前,亲属把一个“红包”塞进了外科贺大夫的口袋。手术成功后,贺医生把“红包”连同一封信退还。信中写道:“……医有医德,何苦要给病人雪上加霜?因为当时推辞不掉,又怕你们对手术不放心,故暂且收下,现在手术已经成功,如数退还。”病人亲属写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一位经常到这里看病的老红军看信后大声疾呼:“你们应该把这些信寄到中央,让中央知道宜昌还有一方净土!”
在这家被称为“净土”的医院,记者采访了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患者魏小玉。42岁的魏小玉几年前不幸得了乳腺癌,带着东挪西借的1500元钱慕名来到这家医院。没想到这点钱根本不够手术费和住院开销。医院没有让她绝望,不仅为她做了手术,医护人员还自发捐款1000多元。做完手术说好三个月后来化疗,可是魏小玉没有来。好心的医生又坐车100多公里去接……说到这里,魏小玉止不住又掉下了热泪。
这家医院不仅不收“红包”,连医疗费、住院费也比其他医院低得多。医院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病人的信赖,在一些大医院为门诊量下降发愁的时候,这家医院的经济效益每年以20%的幅度上升,医院人均创收在全省名列前茅。医院党委书记汪昌清深有感触地说:“精神文明也出经济效益!”
从1996年5月开始,宜昌市开展“规范服务在岗位,真情满意在的士”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出租车行业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不仅杜绝了不打表、宰客等现象,而且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免费抢救危重病人的好司机越来越多。1997年4月12日,来宜昌出差的湖南人李华兵将5万元现金遗失在出租汽车上,司机张辉在无法找到失主的情况下自己出钱登报找失主。此后不久,张辉又将一个乘客遗忘的手机及时送还失主。这年底,他被省建设厅评为“文明服务标兵”。到去年4月底,全市出租汽车行业仅归还或上交主管部门的失物,就达100余万元,其中现金50余万元,手提电话50多部。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这一串串、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构成了宜昌人文明、开明的形象,展现出宜昌文明城市创建的丰硕成果。(附图片)
压题照片:宜昌积极吸引外来资金投入城市建设,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图为市区一角。王康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