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倾听龙门石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文物保护世纪行

  倾听龙门石窟
  本报记者卢新宁李泓冰
  10月28日,站在龙门石窟的门前,第一个感觉是惊异。
  今年5月,记者也曾到过龙门石窟。当时那里的环境令人不敢恭维:骆驼粪、马粪遍地都是,“天下第一龙”的广告,将一个新造的“龙宫”硬生生推入游人的视野,小摊摆得挤挤挨挨,淹没了龙门石窟的大门,还有一个不伦不类的厕所,把“男”、“女”两字招摇得比“龙门石窟”的标志还醒目。
  如今,刚刚沿公路转过山角,两山夹峙伊河犹如天然门阙的龙门形胜就尽收眼底,那些碍眼的现代建筑,数不清的小摊,曾四处游走的骆驼、马之类,均荡然无存,石窟大门前成了一片清爽开阔的绿地。
  这一切,都是因为洛阳市正竭尽全力将龙门石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为此,洛阳拆除了大批违章建筑:龙门镇集资兴建的龙宫、环幕影城、3000多平方米的仿古建筑、东山上的洛阳市电视转播塔。连建于1934年国民党时代的伊河水文观测站也即将“缩”入地下。
  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宝库。进入90年代,龙门石窟附近却冒出形形色色的违章建筑,招致了来自国内外的批评。借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东风,洛阳市痛下决心,革故鼎新,8月3日,洛阳郊区魏湾村农民率先在自己的商业房顶抡起拆除违章建筑第一锤……
  为复原龙门石窟环境风貌,投入将高达1亿多元,这对于财政很不宽裕、下属8个县都是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的洛阳而言,是非同小可的一件事。
  我国自1986年开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申报工作,目前全世界已经入选的552处遗产中,我国只占21处。近年来,文物大省河南的周边省份,纷纷成功入选,唯有河南一片空白。河南省文物局局长常俭从坦率地说,这给了河南很大的压力。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有三:一是文化或自然遗产在世界上所具备的独特的价值,二是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该遗产的积极性,三是该遗产相关环境的协调及对不协调状况的整治程度。面对龙门石窟周边90多处违章建筑,洛阳市政府咬紧牙关吐出一个字:拆!
  能否申报并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事实上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明素质、文物保护意识和政府管理水平。洛阳市一位领导很实在地说:“如果不是这次申报,我们也不懂怎样保护文物。”而洛阳市民从深夜频频传来的沉闷的爆破声中,也忽然明白了什么是文物保护的现代意识。
  中国的五千年文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财富,也是整个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虽然,不少地方政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只是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当成招商引资的一种身份证;也有一些已经申报成功的城市,出现了违章建筑回潮现象。但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各地受到重视,毕竟给国人特别是政府管理部门,带来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文物保护意识,使人们从一个更开阔的世界视野看待我们的民族文化资源。
  龙门石窟那尊著名的卢舍那佛,以她那曼妙含蓄的微笑,昭示世人:历史是一个国家向未来前进的支点,而一个保护和珍惜自己历史的国家,是伟大的、前途光明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