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战后重访科索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2
第6版(国际)
专栏:

  战后重访科索沃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吕岩松谢戎彬
  科索沃战争已经平息4个多月了。联合国机构及北约维和部队进驻后,当地局势渐趋稳定。目前,已有大批阿尔巴尼亚族难民重返家园,人们的生活也逐步走上正轨。但外力强制下的和平毕竟还十分脆弱,种族对立及各种恐怖活动时有发生。得力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新闻部的帮助,记者日前进入科索沃,在一些城市和乡村进行了实地采访。
  普里什蒂纳街头车水马龙,一片喧闹。沿街的房屋前新添了许多小摊,看上去商品还算丰富。据一家咖啡馆的老板介绍,城市水电供应尚未完全恢复正常,不过,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已不成问题。由于新的政权机构尚未投入运转,这个无人管理的城市显得格外脏乱。居民楼旁堆满垃圾,散发出呛人的腐臭味。人行道上横七竖八地停放着汽车,走遍整个城市,也看不到一个交通警察。
  在这里,一切和塞尔维亚有关的标志都被去掉了,阿尔巴尼亚国旗到处飘扬;几乎所有的汽车都摘掉了塞尔维亚内务部发放的牌照,道路指示牌上的塞文也被刻意刮掉;商店的招牌已变成阿文或英文;南斯拉夫的货币第纳尔不再流通,德国马克和阿尔巴尼亚货币列克成了通用货币。
  原南联盟政权机构的大楼或被炸成废墟或被五花八门的国际机构占用。在一幢还算完整的大楼里,记者找到了北约维和部队发言人。这位德国军官介绍说,维和部队每天出动190多名士兵巡逻,另外还在敏感地区设置了65个哨卡。近来科索沃治安情况明显好转。他反复强调,阿尔巴尼亚族和塞尔维亚族居民应摒弃前嫌朝前看,携手共建美好的未来。
  科索沃的未来也许是光明的,不过现实还是相当的残酷。战前普里什蒂纳有4万多塞族居民,现在只剩下400多人了。由于阿族人控制了所有的企事业单位,这些塞族居民被迫呆在家中,孩子们也因为没有了塞族学校而无法上学。记者在市中心一个有维和士兵守卫的楼区内找到几户塞族人家。谈及未来的打算时,他们忧伤地说,谁也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但如果几个月后情况还没有好转,也只能是逃到塞尔维亚内地当难民了。
  如果说普里什蒂纳的塞族人大都持观望态度,科索沃南部奥拉霍瓦茨的塞族人则是下定决心要走了。梅托希亚地区方圆2000多平方公里,只有这2000多名塞族人。在激进的“科索沃解放军”的威胁下,他们曾像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那样孤立无援。目前,奥拉霍瓦茨市塞族居民被围困在家中,他们失去了工作和行动自由,甚至无法通过电话与外界联系。由于人道主义救援机构提供的食品十分有限,许多老人和孩子因为营养不良生了病。塞族人纷纷要求离开科索沃到塞尔维亚内地生活,但北约维和部队以条件不足为由迟迟不给提供安全保障。当地一位女职员含着眼泪对记者说:“塞尔维亚人已经成了和平的囚徒,我们看不到任何希望。”
  目前,南联盟在科索沃的权力机构已全部瘫痪。南同联合国驻科索沃机构合作委员会主席武基切维奇在普里什蒂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6月中旬北约维和部队进驻以来,科索沃有400多名无辜平民被害,上千人遭绑架。此外,还有76个东正教教堂、修道院和大批民居被烧毁。为躲避灾难,已有32万非阿族居民逃离科索沃,其中有近25万人是塞族人。武基切维奇指责联合国科索沃机构违背安理会1244号决议,企图将科索沃彻底从南斯拉夫分裂出去。
  经过一场残酷的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根据自己的意志在科索沃“缔造”了和平,但这种和平充满了无辜平民的血和泪……
  (本报贝尔格莱德11月1日电)(附图片)
图为维和部队在科索沃南部的奥拉霍瓦茨巡逻。
  本报记者吕岩松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