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鸳鸯作客哈尔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2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追踪

  鸳鸯作客哈尔滨
  哈尔滨日报记者黄磊初霞本报记者董伟
  10月15日,哈尔滨市降下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雪。17日,在哈尔滨逗留了114天的野生鸳鸯一家5口,在人们持久的关注中展翅南迁。它们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段美丽的故事——
  初来乍到
  今年6月22日,在与哈尔滨市繁华路段一墙之隔的兆麟公园,被人们看作是一只“大野鸭”的妈妈带着群“幼鸭”突然出现在公园的人工湖里,引来众多围观者。
  几天后,东北林大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动物教研室鸟类专家许青闻讯赶来,经过仔细观察,原来这些“野鸭”是一群可爱的小鸳鸯。公园方面于是赶制3块“请珍惜爱护野生鸳鸯”的标牌竖在人工湖周围,并设专人在湖边昼夜看护。
  鸳鸯的到来,让哈尔滨人又惊又喜。这个城市还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时间关于“鸳鸯”的话题热了起来。一向清静的兆麟公园,游客一下子比平时增加了近4倍,平均每天达4000多人次。
  为搞清鸳鸯为何选择在闹市中安家,哈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的工作人员作了一次空气质量取样分析。那看似枯燥的数据表明,聪明的鸳鸯选了一个好的栖息地:空气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标准、湖水是从20多米深处抽上来的地下水。在哈市这个绿化率已达29.1%的绿色都市里,也是一个上上之选。
  绵绵爱心
  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小鸳鸯一天天长大了,可爱的小翅膀隐约可见。8月下旬,小鸳鸯已能自如地在公园上空飞行。
  小鸳鸯在妈妈带领下刻苦练习各种技能,它们的食量也大增,每天竟然“胆敢”向岸上的人要食吃。人们尽量丰富鸳鸯的食谱,但最终发现,鸳鸯钟爱的是窝窝头。
  国庆期间,众多市民专程到公园探望鸳鸯一家,而已在公园生活3个多月的鸳鸯们仪态万方地迎接八方游客。总跟在妈妈身边的小鸳鸯出落得漂亮英俊,很多人为其拍照留影,鸳鸯一家见怪不怪,处之泰然。
  为了研究和对它们加以保护,东北林大的李晓民副教授为它们作了一次“体检”,并给鸳鸯戴上“鸟类环志”,以便全国其他地方在发现小鸳鸯时也能获取相关资料。
  欲去还留
  随着鸳鸯南迁日期的临近,关于鸳鸯去留的争论在有关专家和市民中展开。
  以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马逸清教授为代表的专家主张:将鸳鸯一家留下过冬,理由是它们在公园的生活环境相对安逸,不一定能承受长途迁徙,极有可能在南迁途中发生不幸。
  以鸟类专家鲁常虎为代表的另一种观点是:顺其自然。
  而以哈尔滨市环保局自然保护处处长安庆国为代表的环保专家认为:如果明年它们还能飞回公园,种群数量也会增加,恰恰能证明哈市生态环境的改观。
  市民们则在用他们的行动尽量地让鸳鸯在哈尔滨多呆一些日子——
  10月15日,哈尔滨降下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雪。下午4时许,一位姓刘的老大娘来到湖边,鸳鸯一家看见她马上游了过来,大娘从兜里拿出两个花卷喂给它们吃。刘大娘说她每天都来公园喂鸳鸯,平时因为有其他游人喂小鸳鸯食物,她就只带一点儿,今天看见下雪,怕没人给鸳鸯喂食,就特意从家里多带了一些。
  10月16日,小鸳鸯一家频频从水面飞到空中,整个白天在水面上呆的时间没超过4个小时。17日早7时当记者来到兆麟公园时,见人工湖整个湖面上已结了一层近2厘米厚的薄冰,湖面上只有凝固不动的树叶,鸳鸯一家已不见踪影。18日早,记者再次来到兆麟公园等待鸳鸯一家,至下午2时鸳鸯一家仍没露面。在这以前鸳鸯一家也曾外出“游玩”,但时间都不会超过24小时。看着封冻的湖面,公园的员工和常来看鸳鸯的人都说,这回鸳鸯一家怕是真走了。
  专家们指出,在野生状态下的鸳鸯,子女的存活率仅能达到30%。而落户兆麟公园的小鸳鸯一家7个子女只不幸夭折了3只,成活了4只,达50%以上。这与市民们对野生动物的呵护不无关系。
  鸳鸯在南飞前是否曾经在哈尔滨上空盘旋,人们无从知道。但对于这一家子“从天而降”的野生鸳鸯,哈尔滨人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对此,人们骄傲而欣慰。(附图片)
  题图:小鸳鸯跟在妈妈身后练凫水。董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