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静宁果品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2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特色之乡

  静宁果品香
  宁宣
  深秋时节,在甘肃静宁县的河谷山川,一座座绿色帐篷,一声声南腔北调的吆喝……您别误会,这不是探险的游客,而是来自全国各地持币待果的果品采购商。
  在全国果品市场销售普遍疲软的情况下,地处西北内陆交通并不算发达的静宁何以出现如此火爆的场面?
  静宁海拔高度在1340米—2245米之间,黄土层深厚,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空气、土壤、水质无污染,适合落叶果树特别是红富士苹果、早酥梨的生长。果品糖分积累高,果面光洁诱人,果形规整,硬度强,既耐贮藏存放,更宜远途运输。日本海协会(JICA)远藤泰造先生,在静宁品尝红富士之后,连声夸赞:“静宁是红富士的第二故乡。”
  静宁县委、县政府依据这一优势,把发展果品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培植地方财源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高起点、高水平、优品种”的要求,制定了领导挂帅、部门联动、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抓点示范、规模发展的实施方案。从四大机关领导到各涉农部门,从历史悠久的果树栽植区到快速起步的半山区,干部、群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短短几年间,出现了5个万亩果园乡和45个千亩果园村,构筑起“南部苹果北部梨”的“果品长廊”,使静宁成为驰名海内外的红富士主产区,被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林果支柱产业基地县。
  为了让优良树种在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县里把加强果园科学管理,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科技贡献率,当作农业产业化服务的头等大事来抓,形成了以林业局为龙头,园艺站推广为中枢,乡级推广为骨干,村级科普小组为基础的四级技术服务网络。科技人员巡回果园进行技术指导,每年培训果农5万人(次),已有千名农民达到技术员标准。果农自发组织成立技术协会,互相交流疏花疏果,果实套袋,覆反光膜等十多项新技术。优越的自然条件,辅之以科学的管理技术,使静宁红富士苹果在甘肃省第二届名优特林果产品鉴定会上喜获金奖。
  通过建果窖贮藏果品,延长存放时间和销售周期,利用时间、季节、地域差异,使果品在销售过程中增值,是静宁果农的一大发明。1994年,静宁县有了贮藏10万公斤的第一座果窖。几年工夫,静宁山川奇迹般地崛起座座果窖,现有大型果窖83处,小果窖1100处,贮藏量2700万公斤,占年产量的70%。仅贮藏一项就可增值1000万元。县果品经销总公司,在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果品信息窗口。
  目前静宁全县有果园面积18万亩,1998年产水果3800万公斤,收入7600万元,5个万亩乡果农户均收入8000元,最高的达4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