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戏曲研究拓展文化视野 从作家、观众、商业与文艺等角度透视舞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2
第11版(文化)
专栏:九州风物

  戏曲研究拓展文化视野
  从作家、观众、商业与文艺等角度透视舞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研究跨越了两大台阶:一是从过去不登大雅之堂一变而成一门堂堂正正的学问,二是从以舞台为中心的经验总结延伸到舞台背后的社会现象、文化心理的探究。前者以全国两万多名戏曲工作者历时16年协力完成的30卷、3000万字的《中国戏曲志》为代表。后者虽然缺乏大部头的作品,但不少选题思路开阔、清新脱俗,尤其适合非专业人士阅读,不失为传统文化研究热中的一支新军。
  陈寅恪先生有言:“一代新学术的产生必有新资料的发现。”廖奔著《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利用建国以来考古发掘和文物普查的新发现,写成一部立体的宋元戏曲史。路应昆著《中国戏曲与社会诸色》,分别考察了艺人、农民、市民、文人、统治者对戏曲文化品性的制约,进而提出戏曲在古代社会中立足的3个支点——娱乐性、人情味和伦理意识。他的《浓梦清歌——中国文人戏曲》,把元明清时期的文人戏曲概括为“天下名教是非”、“风月情浓”和“说透痴人梦”等三大主题,揭示了文人戏曲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独树一帜的艺术追求,即处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我辈情钟不自由”的人生喟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刘彦君著《栏杆拍遍——古代剧作家心路》,它侧重从剧作家的生存环境来透视其落拓不羁的精神现象。而刘文峰著《山西商人与梆子戏》既是一本拓荒性的戏曲经济学专著,书中明清时期商与文的复杂关系直到今天也仍然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话题。(京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