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全面推进村务公开桦甸农村变化喜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4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来自一线

  全面推进村务公开
  桦甸农村变化喜人
  吉林省桦甸市1996年开始搞农村村务公开试点,1997年全面铺开。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提高,村务公开在广大农村正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使这个市农村的基层政权建设、农业生产形势、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最近,我们到桦甸市农村进行调查,村干部和村民们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为例,讲述了村务公开的种种好处。
  “老大难”不难了。收统筹提留款、公益事业义务用工、计划生育等一直是困扰农村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原因是群众对此有种种猜疑和误解。实行村务公开,把国家的政策规定、本地实施情况明明白白地告诉群众,情况一目了然,群众心里有了底,“老大难”就不难了。以收统筹提留款为例,去年全市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市179个村,90%以上的村做到了“三个不差”,即按合同规定的数额、规定的时间,“一分不差,一户不差,一天不差”。
  干群关系融洽了。北台子乡新政村有6个村办企业,集体年收入10多万元。以前有些村民总怀疑村干部有经济问题,常发生谩骂、攻击村干部的事情,村干部们也一肚子怨气。村里的财务一公开,群众看到这些年的集体收入用来修了村里的路,建了公用的桥,盖了花园式的村小学,村民建房用村砖厂的砖每块补助六七分钱,账款两清,笔笔有着落。村务公开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群众对村干部满意了。在去年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67岁的村委会主任王洪民以95%的得票率再次当选。
  有些矛盾就地化解了。村务公开凝聚了人心,消除了群众对干部的误解,村干部威信提高了,说话好使了,工作顺手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很多矛盾就地化解了,好多原来的上访户不告了,钉子户不“横”了,对抗户不蛮了。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市农村治安案件和信访案件大幅度减少,与实行村务公开之前相比,刑事案件下降7.6%,民事案件下降18.6%。
  村干部说:“现在村官好当了。”榆木桥子镇二道沟村委会主任聂开生对我们说了这样一件事:村前的一块上好的16公顷水田,前些年一到插秧季节就因为缺水而撂荒,即使勉强插上秧,也因水源不足长不好,亩产不超过400公斤。村里多次动员群众集资打井,可群众怕村干部把集资款挪作他用或吃喝乱花了,一直没有办成。实行村务公开后,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群众放心了,1998年集资2.8万余元,打了3口机井,解决了水源问题,平均亩产达到900公斤,当年就把集资的本钱收回来了。过去群众对村干部信不过,干啥事都费劲。现在只要对大家有好处的事,群众都支持。
  村民说:“我们心里亮堂了。”在座谈中,村民告诉我们:年初村里要开一个“明白会”,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村里的公益福利、集体企业承包及年内要办的几件大事,交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然后通过村民大会公布,这叫一年的事早知道;家家户户有一张“明白卡”,涉及各家各户的收费项目写得一清二楚;村里还有一个“明白栏”,上级的政策规定,村里的财务收支,村民该知道的大事小事,随时去看,一目了然。市里、乡里和村里的广播、电视也经常播送村务公开的事,国家的事,村里的事,我们自己该做的事,心里清清楚楚,心里可亮堂了。
  农村的文明程度提高了。实行村务公开,农民参与民主管理,激发了农民群众爱集体、爱家乡、学科学、讲卫生、团结互助的积极性。全市179个村,没有一个村修建庙堂,每个村的小学教学条件都得到了改善;156个村建立了农业技术协会,17个乡镇建起了农业技术学校,乡镇有科技推广站,村村有科技致富示范户。桦郊乡柳树村通过建立农户文明档案的方法开展文明户评比活动,把农户子女受教育情况、义务工出勤情况、家庭卫生情况、合同兑现情况、家庭成员有无违法违纪情况等作为评比内容,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现在全市农村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学科学用科学的多了,封建迷信的东西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赌博耍钱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邻里纠纷少了;讲卫生的多了,传染性疾病少了。
  农村奔小康的步伐加快了。村务公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全市19个乡镇有17个达到了小康水平,农民人均收入2608元,171个村进入小康村行列。今年3月,桦甸市被民政部命名为“村民自治模范市”。
  吉林省吉林市纪委赵宪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