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新的大兴安岭在崛起——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保护森林资源采访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4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新的大兴安岭在崛起
  ——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保护森林资源采访纪行
  本报记者梅洪如史宗星
  在祖国的版图上,大兴安岭被誉为“金鸡冠上的绿宝石”。绵延千里林海,蕴藏着千余种植物和400余种珍稀动物,是一个绿色生态资源宝库。前不久,我们“跨世纪保卫绿色行动1999”采访团一行到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采访,所到之处,看到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正在实施着一项史无前例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再造一个更新更美的大兴安岭。
  过量采伐酿成恶果
  黑龙江大兴安岭位于祖国最北端。这里年平均气温为零下3.5摄氏度,冬天最冷达零下50摄氏度以下,被称为“高寒禁区”。1964年,以部队官兵为主的10余万林业建设大军开进这片人迹罕至的土地,战风雪,斗严寒,建成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现在这里已有一个林管局(地级),下辖10个森工局,人口55万。35年来,大兴安岭林管局共为国家提供1亿立方米木材,上交利税48亿元。
  大兴安岭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长期对森林资源过量采伐,林区陷入了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全区可采成过熟林蓄积量由开发初期的5.2亿立方米下降到1.76亿立方米,下降了66%。在10个森工局中,有4个局已基本无木可采,其他6个局也处于严重过伐状态。
  生态环境恶化是又一严重问题。大兴安岭是黑龙江和嫩江(松花江)两大河流的发源地,对松嫩平原乃至整个东北平原及内蒙古东部草原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大兴安岭有林地面积缩小,林疏树矮,一些地方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其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繁衍物种等生态功能大大削弱。
  “天保”工程赋予生机
  正当大兴安岭人为未来担忧时,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黑龙江大兴安岭林管局积极开展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工作,全林区以对天然林采伐为主转变为对天然林保护培育为主。
  大兴安岭整个林区划分为三大类建设区。第一类是重点公益林建设区。在江河源头、公路铁路两侧、自然保护区、国防林区、高山陡坡等生态脆弱地域一律实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及退耕还林等,禁止一切砍伐,全面恢复和保护林草植被。第二类是一般生态保护区。在这些地区,既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管护和培育,又可对林木进行适度的间伐和择伐,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林间资源。第三类是商品林经营区,实行集约经营建设商品用材林基地。按照工程规划,到2000年,大兴安岭林区将有75%的林地建成重点公益林区和一般生态保护区,25%的林地建成商品林区。
  林管局所属各森工局根据生态公益林、商品林等不同特点,积极推行营林体制改革。由于资金到位及时,政策切实有效,林区职工对“天保”工程建设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塔河马林林场职工马太平,在实施“天保”工程后,便背着锅灶钻进深山里,种树、抚育、护林。开始他带的专业组只有三五户,现在已发展到十几户。
  从林管局到县局、林场建立了三级森林管护体制,充实基层林政管理队伍,建章立制,依法监管,防火、防盗、防虫害等森林管护工作大大加强。
  林区经济加速转型
  实施“天保”工程,大兴安岭林区要逐年调减木材产量。到2003年,年木材产量将是工程实施前的60%,是最高年份产量的1/3,这意味着传统的“独木支撑”的经济格局再不能维系大兴安岭社会的生存发展。大批林业工人及新增劳动力(除一部分转入“天保”工程外)要转入新的就业领域,巨大的经济缺口要找到新经济增长点来填补。
  过去大兴安岭人基本上是坐在资源堆上吃木头,而“天保”工程的启动则加快了大兴安岭人资源观念和创业观念的转变。他们扩大视野,广找财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大搞“二次创业”。从林管局到森工局、林场,各级林业部门积极解放思想,加快调整思路,因地制宜,一、二、三产业并举,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采访中我们看到,家具、地板块、胶合板、集成材等林产品加工工业已初具规模。马铃薯种薯研究和薯品加工已取得突破性成果,大兴安岭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薯基地。煤炭、黄金等矿产开发已初步成为重要产业。旅游业方兴未艾。呼中区德林家具公司与美商搞联营,用国外先进技术生产大兴安岭特色家具,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供不应求。一路上我们看到不少老乡在采集山珍野果。有的在路边收购、装运。据当地干部讲,这些野果过去烂在地里没人要,现在利用这些原料办起了酒厂、饮料厂,很多家庭靠采集增加了收入。
  大兴安岭经济在转型,社会在变化。林区广大干部群众对未来充满信心。过去许多人一度对养育他们的山林失去信心,纷纷举家外迁。现在看到林区实施“天保”工程,青山有望,经济政策又宽松,不愁生财无路,于是又纷纷将家搬回来了,带着资金、技术,像35年前一样积极投身到大兴安岭新林区的建设事业中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