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注入新的活力——甘肃农垦啤酒公司的经营之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4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自农垦的报道

  注入新的活力
  ——甘肃农垦啤酒公司的经营之道
  王凌云
  在广袤瑰丽的大西北,有一家1998年4月才成立的农垦企业———甘肃农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的时间内,它通过走低成本扩张之路,跨省区兼并联营,为国家盘活资金2亿元,安置下岗职工1400人。其中,曾经是甘肃省最大破产企业的下属兰州公司去年创下日、月、年产“三高”,年利税达到2000多万元。
  甘肃农垦总公司所属的这家公司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以久负盛名的河西走廊15家国有农场为依托建成250万亩、年产8万吨以上的大麦原料基地,形成年产7万吨以上的麦芽加工能力。立足于此,公司注重管理,全面导入CI战略,实行集团化“强强联合式”规模经营,全面推进了全员质量、全员成本、全员销售、全员考核的管理机制。
  新组建的公司从抓产品质量入手,牢固树立全员质量意识,正确处理产量、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狠抓质量检测,进行质量跟踪,坚持优质优酬、劣质重罚的原则。
  同时,对员工的考核,实行班组、车间、公司三级考核,形成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竞争机制,将原有的分配机制改为以车间为单位的二级核算体系,公司现在人人都有成本意识,人人都有理财意识,人人都做企业主人。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杜绝了,“长明灯”、“长流水”现象没有了。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了,职工的积极性上来了。
  公司还从改革用人制度入手,撤并职能不明的部门,精简机构人员,加强生产一线的力量,把更多的人员充实到销售队伍中。同时树立起每个职工的营销意识,将企业生产、服务、销售等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与每个职工收入挂钩。这种新的运营机制大大拉近了企业与市场的距离,形成了以销定产的良好机制。目前,该公司有60个直销机构,产品除立足本省市场外,还销往青海、新疆、天津等地和中亚五国。
  甘肃农垦人在陇上国企改革中走出了一条又快又稳的路子。公司现已形成15万吨的年生产能力,生产被农业部首批授予“绿色食品”称号的“西凉”、“五泉”两大系列21个品种,产品先后获国内、国际50多项大奖。但甘肃农垦人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今后他们要把农垦啤酒这块蛋糕做得更大,为甘肃乃至整个大西北经济的发展再立新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