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一曲路桥歌几多代表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3
第12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代表影集

  一曲路桥歌几多代表情
  吴绍良顾吉林
  国庆50周年期间,年近六旬的江苏省高邮市原计委副主任毛玉江回送桥镇老家探亲。老人坐上中巴车,出高邮城西行,借运河大桥跨京杭大运河,沿湖区漫水公路穿过高邮湖,仅仅30来分钟就到了老家,比以前快了好几倍。此时,这位为运东、湖西两岸人民的沟通竭尽全力鼓与呼多年的老人大代表面对眼前神话般的变化,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昔日“隔河千里远,隔湖万重山”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的高邮市,素有“洪水走廊”和“水乡泽国”之称。由于穿境而过的京杭大运河和省第三大淡水湖高邮湖的天然阻隔,使得高邮市被分割成运(河)东和(高邮)湖西两大区域。高邮湖是淮河入江水道的必经之路,行洪期间,湖滩每年有2—3个月的时间浸泡在水中。长期以来,运河上无桥、湖滩上无路制约和阻滞了运东和湖西人民乃至苏中地区与邻省的交往。运东与湖西的直线距离虽只有十多公里,而要去对方那儿却十分困难,走陆路需绕道邗江、扬州和江都等邻市、县,一趟来回少则一天;走水路,要趁湖风小的时候,先摆渡跨大运河,再搭近两个小时的机帆船过湖才能到达,倘若天公作祟,有时难于上青天。1973年,湖西天山镇农民装载鱼苗过湖运往运东,途中突遇飓风,造成船翻人亡的惨剧,7人当场罹难。高邮民歌“湖西河东路不通,朝夕想妹在梦中。唱歌又恐风作梗,捎信又怕人拆封”便是昔日两岸人民生活因隔河隔湖带来诸多不便的生动写照。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高邮两岸人民期待着在运河上架桥,在湖滩上铺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祖国大地。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富裕起来的高邮运东、湖西两岸人民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高邮湖滩上发现了特大油层,国家建立了马头庄油田后,两岸人民要求建桥铺路的呼声更高。
  1987年,在高邮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时任送桥区区委副书记的毛玉江等10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要求架设运河大桥、铺设漫水公路的议案。此后,又有张金定等多名省、市人大代表分别向省和扬州市人代会提出建议、议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1991年11月,省政府就省人大代表提出的此项议案专门在高邮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提出:“先桥后路,先通后畅”,“采取民办公助原则,架设运河大桥”。1995年初,张金定等10位省人大代表在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就建桥铺路的有关问题再次向大会提出建议,当年得到了负责承办此项建议的省交通厅的答复:“兴建高邮运河大桥和湖区漫水公路有利于高邮湖西地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苏中地区交通布局的完善,因此这项工程是必要的……”同年10月,省计经委正式下发关于运河大桥和湖区漫水公路的立项批复。在各级人大代表的关爱下,高邮人民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力作从此撰写,一个新的开拓从此起步。
  高邮人民注视着大桥和漫水公路建设,高邮的人民代表更是以一曲曲爱的奉献实现着世世代代高邮人梦寐以求的畅想。1995年金秋,当运河上建桥、湖滩上筑路的消息传到地处运河西岸、湖滩一隅的高邮市助剂厂厂长、市人大代表秦国柳耳中时,这位饱受交通不便之虞的企业当家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即召开职代会,决定向路桥建设指挥部先行捐款10万元。1996年3月,高邮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特设运河大桥和湖区漫水公路专题审议议题。广大代表在为路桥建设献计献策的同时,以“我为路桥建设添一块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一份关爱。徐兴嘉、毛玉江、傅文岗三位长期在湖西地区工作的市人大代表带头向路桥建设各捐资1000元;正在家中休养的高邮镇老干部施嘉信听说运河上要架桥,湖滩上要铺路,显得异常激动,他亲自将1000元捐款送到高邮镇代表团驻地,问及缘由,老人只是说“不多说了,聊表心意”。广大代表纷纷响应,出席会议的290名代表共捐款32978.40元。
  经过路桥建设者们近三年的努力,1998年7月18日,运河大桥正式通车,1999年9月,漫水公路全线贯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