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仍具快速增长潜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8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二十一世纪:
  中国经济仍具快速增长潜力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白和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1979—1998年,GDP实际增长5.4倍,年均增长9.7%,是世界同期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1995年,中国已提前5年实现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199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又提前3年实现了原定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中国完全有把握在本世纪末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从而为下世纪初展开第三步战略部署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在经历20年高速增长之后,下世纪初仍然具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条件和潜力。
  一、良好的政治、社会前提。中国的政治稳定,中共“十五大”已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制定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总战略。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分别对农村经济和国有企业跨世纪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进一步的部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路线、目标都已明确,并经过20年实践检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而得到全社会的高度认同,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二、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是拥有12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199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780美元左右。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服务业,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即使在国际市场环境不利时,仍可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凭借发挥国内市场潜力,拉动经济较快增长。
  三、高水平的国民储蓄率。中国目前社会总储蓄高达40%左右,预计今后相当长时期仍将保持30%以上的高储蓄率。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积极利用外资,但投资资金的80%以上来源于国内储蓄,不会像某些过分依赖外资的国家那样,一旦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就陷入经济衰退。
  四、结构转换的潜力和空间。这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展示了广阔的前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城乡结构转化空间。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加快城市化进程,就会形成巨大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所有制结构调整空间。今后国有经济仍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其它领域将放手发展混合经济和非国有经济;政府投资将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使企业包括非国有企业成为最重要的投资主体。这也会换来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产业结构调整空间。中国目前出现生产能力低水平过剩,主要是由于以突破供给数量“瓶颈”为目标的结构调整任务已经基本完成,而以供给创新为目标的结构优化升级才刚刚启动。因此,通过结构优化升级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带来下世纪经济的较快增长。
  区域结构转化空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差异,因此可以利用区域差异,在结构优化升级中实行产业在地区间的梯次转移,使各地区在不同产业层次上,发挥动态比较优势,支持中国经济继续较快增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