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不停创新求优求强——专家学者评说“北京三药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8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

  不停创新求优求强
  —专家学者评说“北京三药之路”
  本报记者李建兴
  建厂30年来,北京第三制药厂累计向国家上交了30个“北京三药”。从1996年开始,连续3年主要经济指标以30%的速度递增。今年1至9月,产值同比增长30.4%,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8%,实现利润增长38%,实现利税增长11.2%。
  特别是近几年来,北京第三制药厂一年一个新产品,一年上个新台阶。目前,北京三药已成为我国大型医药工业企业,是我国计划生育用药科研与生产的最大基地,并跻身世界人类生命生殖健康产业知名企业行列。
  日前,在本报经济部与北京第三制药厂组织的“北京三药之路”研讨会上,国内经济界的专家学者们就北京三药的创新战略、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讨。——编者
盯住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技术
  经济学家范恒山博士认为,现在有些国有企业搞不好,常归罪于宏观环境。我看关键在于微观。北京第三制药厂的发展道路既体现了一般性,也体现了特殊性。三药在产品上有自己的特色,而且不断围绕自己的特色搞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没有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三药搞得好,除了有一个好的产品经营结构以外,还有一个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灵活调整的产品运作机制。这个机制概括起来有这么几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的质量好),人优我廉(价格便宜),人廉我好(我的服务好),人好我转。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保持灵活的产品调整运作机制,就会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说,我们了解国外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从了解产品开始的。一个企业的失败,也反映在他的产品从市场退出。北京第三制药厂成功的诸方面,集中反映在产品开发上,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从我们国家整个制药行业的情况看,企业不少,产品也很多,每年向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的产品也不少,但真正从质量上能与国际竞争的,还不多。三药在技术创新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有限目标的前提下,把这个目标盯住,不搞则已,要搞就搞成北京最好的、华北最好的、中国最好的,乃至亚洲最好的,走向世界。北京三药经过自己的奋斗,能在避孕药这个领域脱颖而出,成为我国这一领域的强者,令人振奋。
  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冯国安说,三药的技术创新十几年来没有停步。比如说,合资合作方面,他们是北京市最早的一个。1985年谈判,1987年就与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汽巴·嘉基公司签约,成立了最早的合资企业。十几年前就和国际接轨,现在这个企业发展趋势良好,上半年利润达到3162万元。再一个,北京最早和美国辉瑞公司合作生产当时国内高档头孢类抗生素,合作9年很成功。最近,又和韩国的一个大公司韩美公司组成了一个合资公司,这个公司填补了国内儿童用药方面的很多空白,现在的销售收入已达到5000多万元了。
  北京市计委副主任邢少军认为,北京三药搞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一是北京有许多著名的医学科研机构和院校;第二是北京有许多全国著名的医院;第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制药行业有了很大发展,“十五”规划中,又列入优先发展行列。这对北京三药来说,是一个更大的创新机遇。
搏击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国家经贸委医药司司长于明德在谈到树立正确的市场观时说,只在一个市场上拼搏,这样的企业还不是完整的企业,特别是在今天的形势下,必须有能力在两个市场上畅通无阻,这是三药的潜力所在。只要我们功夫下到,在那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国家计生委科技司副司长肖绍博说,比如三药生产的米非司酮,国际上现在没有。法国、美国等受各种因素限制没有生产这种产品。如果三药已经达到了GMP标准,请国际上包括FPA认定,体系认证完成,产品认证完成,可以首先打入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HRT(人类生殖与培训特别规划署),先开展学术合作,进行引入性实验研究,适合,就搞。先不用商业行为,用学术行为打出去,然后再用商业行为。这样,北京三药既立足于国内市场,又立足于国际市场。
突出特色扩大市场份额
  于明德说,三药的成功之路给我国医药行业的启示是特色发展。企业要结合省情、地情,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追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那一部分特色。把特色充分体现出来,是企业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三药之所以发展这么快,我看它突出的特色是以计划生育产品为主导产品。
  北京第三制药厂厂长成汉民说,1993年投产上市的全合成甾体激素类计划生育新产品米非司酮及其片剂已为企业创造了近4亿元的销售收入,成为厂里的支柱产品,预计今年全年该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占全厂总销售收入的50%以上。1998年4月开发上市了新产品紧急避孕药毓婷,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206万元,预计今年该新产品又将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占全厂总销售收入的20%。今年5月,又开发上市了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效药孕三烯酮(胶囊),该产品完全可以替代法国进口的同类产品“内美通”,且是独家生产,其市场前景极好,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三药将有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及防止骨质疏松的新药替勃龙上市。据专家预测,到2000年,孕三烯酮、替勃龙等新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5亿元以上。2001年起,三药与国家制剂研究中心合作开发研究的最新给药方式的透皮贴片系列产品以及二至三个计划生育药新产品将陆续投放市场。到2003年,三药计划生育用药和妇科用药系列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将突破6亿元。
  专家学者认为,只有突出特色,才能在一个领域占有大的市场份额,获得巨额利润,才能把企业的蛋糕做大。所谓特色,包括产品特色、相关服务特色、操作特色等,如产品的奇和新,服务的精、美、细、勤,操作的巧、快等等。
  新产业新挑战
  肖绍博说,生殖健康产业是个新概念。我个人认为,这个产业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殖健康需求的高技术产业群。这个产业群是高技术支撑的。什么高技术呢?首先就是生物技术。生殖健康孕育着巨大的市场。三药应正视人类生殖健康产业给企业提出的新挑战。
  国务院研究室尹力博士认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人口爆炸的社会,人口的快速增加,使全球感觉到了压力。人口问题本质是一个发展问题,它涉及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能否可持续发展。伴随着人口爆炸,生殖健康这一概念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可以预计,生殖健康产业将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育龄人口是世界上最庞大的。三药在市场上走俏的产品,正是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探索制度创新塑造世界名牌
  北京市体改委主任高佐之说,国企改革最根本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问题;第二是法人治理制度问题;第三是国有资产监管问题;第四是收入问题。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政企分开和经营制度的建立。
  范恒山认为,北京三药目前搞了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跟体制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机制创新不等于体制创新。从北京第三制药厂的名称上看,他们目前还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造,我觉得这个要抓紧,但是一定要搞规范。有三条可供选择:第一条搞绝对控股,国家资本绝对控股,也就是说持有比例达51%以上;第二条是相对控股;第三条是以股控制。再一个是在激励和约束机制上,三药应继续探索下去。应该从实际出发,强化包括对我们现在企业领导人、企业中层干部、企业职工在内的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制度创新,要遵循企业发展的规律。米建国说,250多年来企业发展表现出如下的规律:第一个规律是企业资本社会化规律。第二个是与资本社会化规律相适应,走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化规律。第三个是管理人员专家化规律。我们只能遵循规律,按规律的要求才能发展。
  债转股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杀手锏,冯国安说,北京三药是北京市医药行业债转股条件比较好的企业。范恒山提醒,债转股一定要和制度创新结合起来。
  在创造世界名牌方面,任德权说,我觉得北京三药这个企业的品牌还不够响亮。北京三药的名称带有过去计划经济的色彩,将来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这个名字人家可能看不懂。要有品牌意识。特别是将来药品分类管理后,有些药是处方药,你不可以宣传药,但你可以宣传品牌。
  范恒山认为,以一个产品包装企业,一个名牌产品就把这个企业包装成了名牌企业,再依靠名牌企业包装所有产品,这是值得借鉴的一条路。
  的确,国际市场上知名的大型医药企业,如默克、辉瑞、罗氏、诺华等等哪一家的品牌不是响当当的?北京三药品牌之路任重道远。
  (压题照片为北京第三制药厂厂貌。)
班子团结以人为本
  冯国安认为,三药的成功,有一条主要原因是有一个团结奋斗、创新务实的领导班子。北京三药这么多年来一直困难重重,整个搬迁拖了整整8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并没有停止生产,并没有停止开发新产品,挺不容易的。三药的书记、厂长两个人配合了15年,非常团结。书记除了思想政治工作外,亲自跑项目、跑贷款、跑投资,没小车就坐公共汽车。厂长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厂,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几十年如一日。北京市经委企改处处长王晓飞对此颇有同感。他说,只要领导班子面对困难,带领职工奋力拼搏,就不信国有企业搞不好。
  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司司长米建国说,国有企业改革的主体是千百万职工。北京三药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企业文化,实行厂务公开、以人为本的管理,实现了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这是企业充满生机,形成竞争实力、发展合力的根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