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万里长空创业绩民航辉煌50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8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万里长空创业绩
民航辉煌50年
  闵行宣
  新中国民航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创建的。1949年11月2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军委民航局。随后,从陆军、空军抽调人员组建民航。这是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开端。
  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2000多名员工毅然起义,摆脱国民党当局的控制,12架飞机从香港直飞北京和天津,回到新中国的怀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两航”起义为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在技术、人才、设备等多方面打下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初,民航规模小,底子薄。1950年,我们只有12架飞机、12条短程航线和40个简易机场;年运输总周转量仅为150多万吨公里,载客量1万人次,货邮运输量500多吨。
  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民航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航广大干部职工坚持改革开放,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适应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力地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谱写了新中国民航发展史上光辉的篇章。
  航空安全明显提高
  全民航平均飞行事故万时率,已由50年代的0.42,下降到90年代的0.06。1994—1997年,全行业创造了连续33个月的运输飞行安全记录,安全飞行270万小时,安全起降200万架次,这是我国民航历史上最好的安全记录。1997年到1999年初,又保持了连续20个月的运输飞行安全。50年来,由中国民航执行的各类专机飞行任务,保证了绝对安全。自1955年开辟国际航线以来,国际航线飞行没有发生过等级事故。在50年的安全工作中,涌现出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行总队安全飞行44周年为突出代表的一批安全飞行先进单位。
  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民航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1998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5755万人,货邮运输量140万吨,1978年到1998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8%、17.4%和16.7%。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各缔约国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37位上升到第10位,旅客运输量由第33位上升至第6位,民用航空在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50年来,通用航空服务于工业、农业、林业、石油等行业,作业项目达十大类100多个,累计飞行作业近185万小时,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改革开放之初,全民航资产仅有22.4亿元,全年收入3.51亿元。到1998年,资产总额1965亿元,是1978年的87.7倍,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87亿元,是1978年的167倍。改革开放以来,民航仅上缴税利就达177.3亿元,为国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航线网络不断拓展
  1950年,中国民航开辟了以北京为中心,经过东北和西北地区,分别通往前苏联的赤塔、伊尔库次克和阿拉木图的3条国际航线和天津—北京—汉口—重庆和天津—北京—汉口—广州两条航线。经过5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航线网络迅速扩展,航线布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幅度增加了省会、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之间的航线,不断开辟通往旅游城市的航线,加速扩展沿海开放城市间的航线网络,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的航空运输。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民航的国际通航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际航线已遍及世界五大洲。到1998年底,中国民航开辟的定期航班航线总数达1122条。国内航线983条,其中香港航线16条,通航全国135个城市;国际航线131条,通航34个国家64个城市;澳门地区航线8条。航线总里程达150.6万公里。中国民航已形成了国内四通八达、干线与支线相结合和连接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航空运输网络。
  机队规模不断扩大
  在50年代初民航机队建设的基础上,1959年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此后又先后购买了子爵号和三叉戟飞机、伊尔—62飞机、波音707飞机。到1978年,民航有运输飞机98架。80年代,我们通过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和贷款购买等方式,引进先进飞机,改善了机队结构,扩充了机队规模。到1998年底,全行业共有各类飞机1004架,其中运输飞机523架,主力运输飞机均为世界上技术先进、经济性能良好的机型。飞机维修设施设备和技术建设得到加强,北京、上海、成都、广州4家大型维修基地,具备了对我国多数在用飞机、发动机的检修和大修能力。
  机场和配套设施建设获重大进展
  1958年北京首都机场建成,是中国民航第一个较为完备的航空港。以后又新建和改建了上海、广州等大型机场,并相应改善了飞行条件和服务设施。到1978年,民航使用的机场共有81个,但多数是中小型机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民航机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建和迁建了深圳、武汉、福州、桂林等25个机场,改扩建了昆明、乌鲁木齐、拉萨、大连等48个机场,建设了一批支线机场。今年9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竣工投产,使我国机场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目前,民航共有航班运营的机场143个,其中能起降波音737等飞机的机场90个,能起降波音747等大型飞机的机场19个。
  与此同时,日益现代化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了中国民航的安全保障水平。中国民航加速了航管、通信、导航和气象保障系统的技术改造。目前,已在主要航路上实现了航管雷达覆盖和先进的通信导航设施联网。京穗、京沪、沪穗航路在7000米以上高空实现了二次雷达覆盖;1996年民航专用卫星通信网正式开通。1997年底,中国民航在北京终端区首次实施雷达管制,取代了沿用40年的程序管制系统。在省会、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机场以及繁忙机场,配置了仪表着陆系统,在全国机场终端区和航路上装备了全向信标台和测距设备。同时改善了空域结构,缩小了飞行间隔,提高了飞行流量。(压题照片为中国民航的飞行和乘务人员。沈铁摄)(附图片)
建国50年中国民航运输量增长示意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