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事在人为——新疆体育·场地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5
第8版(体育)
专栏:

  事在人为
  ——新疆体育·场地篇
  本报记者汪大昭
  在新疆采访,每到一地,记者都会从当地体委负责人的介绍和提供的文字材料中,听到看到有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成就。一个县拥有100多处篮球场和几十块足球场,记者无从核实数字是否准确。如何利用这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硬件,更不是走马观花所能了解的。
  奎屯市曾是自治区第八届运动会的东道主。这里的体育场馆很有质量,草皮球场每年都要进行各级各类足球比赛40多场,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季节,差不多隔三岔五便有一场交锋。带塑胶跑道的田径场免费向中小学开放,用于举办学校的运动会。球场毗邻的体育馆承办过国际比赛,邀来国家男篮一显身手。
  由生产建设兵团筑起的石河子市,一座好端端的体育场,先是经历了要不要迁离城市中心的争议,继而在场地一端大兴土木,据说是为了增加体育场的使用功能。实际上,宽敞的街区空地、公园和广场,都被坚持锻炼的人们视为好去处。
  乌鲁木齐市内的南门体育场,虽然颇有名气和资历,无奈年久失修,今年自治区运动会在此举行开幕式前,被有关部门“确诊”为危房。无论整修还是翻建,到哪里去找一大笔资金呢?同样的问题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州府伊宁市也很突出,体育馆建于1959年,已经40多“岁”了,修修补补仍是主人唯一的选择。
  基层单位的麻烦不在场地的建设,而在使用、管理、维护和更新。位于中国与哈萨克边界的霍尔果斯口岸,体育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在驻守边陲的部队营区健身房里,摆放着组合健身器。指导员李光禄说,这是总政治部赠送给连队的,因为使用率极高,坏损后难以修配,部分器材只好“休眠”。当地地形复杂,战士们巡逻全凭铁脚板,体育与军事训练密切相关,真希望尽快解决设备问题。
  多民族聚居的新疆,竞技体育欠发达,但全民健身开展得不错。少数民族的节庆一直少不了体育活动,摔跤、赛马等传统项目也无需专门的场地和设施。随着经济和文化生活日渐繁荣,现代化的运动休闲方式为更多的群众所喜爱。因地制宜兴建、经营和管理体育场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已成大势所趋。体育场馆的兴建不能超前,管理也不能滞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