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迷人的“印度洋之花”——马尔代夫纪行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9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迷人的“印度洋之花”
  ——马尔代夫纪行之一
  本报特派记者王南
  马尔代夫位于印度洋中部,南北长820公里、东西宽130公里,海域面积约为9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不到300平方公里,共有19组环礁、1200多个珊瑚岛屿,其中200多个岛屿有人居住,人口仅25万,另有75个岛屿供来访游客旅居。
  由于赤道横穿,马尔代夫的气候具有明显的热带特征:炎热潮湿,无四季之分,全年日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在25.4—30.4摄氏度之间,年降雨量为2000毫米左右。置身于此却能感受到时晴时雨、海风吹拂的凉爽。
  尽管陆地面积狭小,土地贫瘠,但马尔代夫却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海岛风貌,盛产各种热带鱼类、海龟、玳瑁、珊瑚以及贝壳等海产品。许多岛屿覆盖着椰树、棕榈和其他植被,环有白色沙滩,有的还存留了历史遗迹。
  海洋、海岛与绿荫、白沙、蓝天和阳光,构成了一幅神奇、迷人的自然景观,如诗如画,令人陶醉。这是大自然赐给人世间的一份厚礼,古今马尔代夫人莫不引以为自豪和骄傲。当年马可·波罗游历于此,即被眼前的一切所倾倒,故将马尔代夫誉为“印度洋之花”。
  如此宜人气候,岛国风光,是马尔代夫特有的旅游资源,奠定了该国旅游业的基础。而今,在马尔代夫三大经济支柱的旅游业、渔业和船运业当中,旅游业位居其首。凡到过马尔代夫的人,都会对那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留下深刻印象。
  旅游业在马是个新兴产业,起步时间较晚,始于1972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旅游业现已为马第一大经济产业,创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为政府提供了1/3的税源。年均来访游客从1972年的1000多人,升至近年的40万左右。世界旅游组织已将马尔代夫列为最吸引游客的国家和地区之一。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新的课题,一是如何使其带动本国其他产业的发展。在马国内市场上,75%左右的商品来自国外。马所需的旅游产品,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二是提高旅游行业中本地雇员的比例。虽然马旅游业从业人数一直在不断增长,但本地雇员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外籍雇员则持续上升,从1985年的4%现已升至25%左右。外籍雇员大都职位较高,马旅游部门需为他们支付数额可观的外汇。
  马有关部门已意识到这两大问题,并开始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保护、鼓励和刺激本国产业发展,国内生产商可享有某种优惠的特许;提倡旅游业尽量使用国货、本地服务和劳务。马当局甚至还发起了一场“购买国货运动”。1987年,首座旅店及餐饮学院在马落成,旨在培养和训练本国旅游人才。马有关方面已计划加快培养本国旅游人才,并使其业务技能和素质不断提高。
  为加速旅游业发展,“使每位来访游客在马尔代夫感受到友好、祥和与欢乐”,马已实施《第二步旅游总规划》。未来10年内,现有的1.1万张床位总数有望翻番,旅游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更多的旅游岛将被开发建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