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选出的村官不一样——松滋市改革村级干部制度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9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地方热线

  选出的村官不一样
  ——松滋市改革村级干部制度纪事
  杜若原杨贞友
  选出一人,致富一村,稳定一方。眼下,发生在湖北松滋市农村令人欣喜的变化,正在深刻改变着这里的山山水水。
  换个视角选人才
  “村官”难当。松滋市委书记孙贤坤,曾多次就村级组织建设进行深入调查。现实令他震惊:许多村干部由于自身素质、工作能力的原因,解决不了村级工作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不少村干部因工作压力大、待遇低,纷纷弃“官”不做;有的村甚至好几年找不出一个村支书,致使村级工作陷于瘫痪。
  是农村没有人才吗?不是。关键是过去选“官”思路狭窄,选了“听话的”不选“能干的”。为不拘一格选能人、用能人,全市首先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请回素质好、能力强的同志委以重任。桃树乡柳林冲村请回在外务工多年的女青年杨宏艳回村担任团支书、妇代会主任。杨宏艳上任后,一门心思带领全村青年绿化荒山,改变家乡穷困面貌,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等五部委的表彰。
  针对现有村干部中普遍存在“偏科”问题,即熟悉农村工作,但对工业企业却较陌生,松滋市大胆从村办企业中选配村干部。桃树乡党委将长期从事企业管理的刘治富,选拔到以煤炭生产为主的三堰淌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他筹资325万元收购了国有江陵煤矿,使该村煤矿一举成为湖北省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村办煤矿,每年为集体上交利润134万元。
  松滋市还大力推行村级民主选举,使一批有本事和威望的“领头雁”脱颖而出。懂经营、会管理的吴志斌被乡亲们推举担任新江口镇同兴桥村村委会主任后,带领群众不仅甩掉了680万元的村级债务,而且使村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
  给“细胞”以活力
  “村干”是政权建设的“细胞”,为了增强村级组织的活力,松滋市采取减职、强责,与实绩挂钩提高报酬的措施,裁减村干部职数500多个,在有条件的村实行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在职干部担子虽然重了,待遇高了,责任感强了,工作更加出色,干群关系也因之密切了。该市桃树乡三堰淌村、新江口镇林园村、刘家场镇龙潭桥村干部将村办企业盘得红红火火,村民议事会主动将他们的年人均工资提高到万元以上。
  同时,近3年来,松滋市像招商引资一样,制宁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出经商优秀人才和流失的村干部回村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300多名原来的优秀村干部重回故土再挑重担。
  引得进还要留得住。为了免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松滋市为86%的在职村干部办了养老保险,对4000多名作出贡献的离职村干部实行了固定补贴,市财政对过去长期在村任职的老干部给予特殊补助。
  为了增强村干部的进取意识和荣誉感,市里每3年评选一次“十佳村干部”,当选的村干部除得到3000元奖金外,年龄在35岁以下的录用为国家干部,年龄在35岁以上的解决1名符合招工条件的子女就业。松滋市还全面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先后选送了100名村后备干部到大专院校脱产培训,建立了1300名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现在,这个市的村干部平均年龄已降至35岁以下,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的达到了69%。新一代村“官”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松滋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