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景宁畲民走出封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9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特色之乡

  景宁畲民走出封闭
  沈林海
  “畲客多居山中,平常攀载维艰者,畲客皆开辟之”,这就是畲族的历史写照。而今天的畲乡——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用说城乡建设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大街马路宽阔齐整。也不用说连接330、104两大国道线的交通大动脉贯穿全境,形成四门大开,回旋自如的交通网。就是从高山上搬迁下山的畲族新村也个顶个的强。当我们走进包凤新畲村,一位中年男子正从香菇棚里出来,向我们打招呼。他说,新村建设15年了,这15年家乡变化真大啊,以前开门见山,出门爬坡,现在宽阔的大马路通到家门口,生活富了,思想活了,眼界也宽阔了。
  从8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畲民告别了与世隔绝的茅草寮,从山上搬迁到河谷平坡。当地政府积极帮助他们规划田地,建设家园。现在这些新畲村,大都有了自来水,修通机耕路,办起托儿所,生产和生活大大向前跨进一步。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5%,初中入学率95.95%,农村青壮年扫盲率达99.8%。畲族的青年一代向往文明、向往知识、向往富裕。在文明村双后岗,我们看到各家各户里里外外都非常整洁,庭院绿化,环境秀美。厨房灶间,用的是电饭煲、煤气灶,宽敞的新居里,地面不是瓷砖就是木地板,沙发前布置有浓郁民族色彩的茶几,家里除了彩电、冰箱、洗衣机,还有程控电话,有的家庭还购置电脑,上了网络。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景宁,以前困,困在山,如今富,也富在山。山上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县里根据本县的实际,制定了“念好山水经,走活特色棋”的发展思路。通过这些年的开发,全县建成林业基地50多万亩,各类经济特产林17.5万亩,办起小水电站88座,形成铁、铅锌、钼、萤石等矿产开采区,以香菇、黑木耳为主体的食用菌生产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遍及全县24个乡镇。过去的穷山恶水变成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源泉。
  畲乡风情旅游是景宁县打响民族品牌的一个重要内容。从1999年始每年在农历“三月三”举办的具有畲乡特色的风情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以自然风光为依托,以畲族人文风情为主体和特色,融民族风情旅游、生态旅游为一体,创设华东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风情旅游区。
  一人打工富一户,百人打工富一村。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2万劳务大军南下北上,沟通了景宁山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他们有的掌握了技术学会了管理,更多的是赚了票子换了脑子。接受了大都市市场经济洗礼的打工仔打工妹开始以崭新的目光审视祖祖辈辈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从外地引回企业数十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