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一个被誉为党员干部之家的组织部——关于漳州市委组织部加强自身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09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本期特稿

  一个被誉为党员干部之家的组织部
  ——关于漳州市委组织部加强自身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联合调查组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委组织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以党性坚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为目标,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他们创造的“组织部长夜谈”经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人们称赞他们是真正的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知识分子之家。
  实践宗旨,做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知心人
  近年来,漳州市委组织部十分重视树立党员、干部之家的形象。对来机关办事的党员、干部坚持做到:“一张笑脸迎送、一声热情问候、一张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款待、一阵促膝交谈、一个实在说法。”华安县平东村一位老红军邹天水在红军时期入党,后因回乡组织漳龙赤卫团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为恢复党籍,一家3代奔波申诉了40多年。1996年,邹天水的儿子邹木山老人3次到市委组织部找部长,都没有遇到,只好留下3封信怅然离去。当时已90多岁的邹天水表示,不恢复党籍死不瞑目。获悉此事后,组织部长张绳华亲自去华安县彻底查阅了全部有关档案资料,搞清了历史事实,在省委组织部的支持下,终于使邹天水同志的党籍问题得到解决。通过这件事,漳州市委组织部的同志们看到了组织部与党员、干部之间存在的距离。他们经过举一反三、深入思考后提出,组织部门是做人的工作的,无论什么理由,不能忽视和冷落了来访者,而要乐于接触人、了解人、关心人,积极贯彻党的政策,特别是要创造一个让群众同领导直接见面和让领导直接了解群众的机会。于是,他们从方便大家找部长出发,于1996年12月建立了“组织部长夜谈”制度,确定每月15日下午4时至晚上11时为接待党员、干部来访时间。
  “夜谈”制度犹如一条“绿色通道”,拉近了组织部同党员、干部之间的距离,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党员、干部由原来不敢、不想、不愿到组织部去,变为敢来、想来、爱来倾吐心声;组织部的一些同志由过去的怕人找、怕事烦、怕压力大,变为敞开大门,为广大党员、干部排忧解难、热心服务。当地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中很快流行起一个“顺口溜”:“遇到为难处,去找组织部;心里话要讲,大胆找部长”。原“闽南公学”、“某地下工作组”、“龙溪地区护士训练班”共580多名老同志,分别要求组织上给予准确认定入伍时间。为此,他们专门组织人员到档案局全面查档,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内查外调、个别走访等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查清了历史事实,根据政策规定,使上述同志入伍时间逐一得到正确认定。教师李文炳是建国后厦大首届毕业生,后因历史问题不明不白地被退回老家,于1995年含冤去世。他的学生郑祖源代已故老师反映了这件事。组织部长张绳华带领工作人员,在8天之内内查外调,找到了原始档案,终于查明了情况,按照有关政策恢复了李文炳的干部待遇。此事被群众赞为“43年沉冤8天昭雪”。
  “部长夜谈”制度所以能够产生积极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还在于漳州市委组织部不是做做样子、搞“轰动效应”,而是倾注感情去抓,真心实意去做。对党员、干部反映出来的业务范围之内的问题,他们马上就办;对一般群众求助的实际问题,也不推诿,而是积极联系、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市区延光南路60户200多名居民派代表来“夜谈”,反映住宅区建车棚一事因涉及多个部门久拖未决。部领导随即出面协调建委、城管、公安等有关部门现场办公,就地协商解决办法。对遇到的突出问题,采取特事特办,一抓到底。有位残疾青年的自行车修理摊在市容整治时被撤销,因生活无着上门求助,经组织部的联系,民政部门不仅为其落实了店面,还送他去培训,帮他搞起了摩托车修理业务。“部长夜谈”制度实行以来,不论是干部群众直接面谈,还是他人代言;不论是来自本市人员,还是其他省、市或海外人士;不管是个人诉求,还是批评建议,市委组织部都一样认真对待。他们还开发了“夜谈”微机管理系统,保证件件有个结果。“部长夜谈”关键是要有部长。每逢“夜谈”日,在家的部长全都出席。有几次“夜谈”日,张绳华同志正在300多公里外的福州参加会议,为参加“夜谈”,下午会议一散他即往回赶,直到深夜一两点接待完最后一名来访者后,又马上往福州赶,“夜谈”、开会两不误。到今年6月底,“部长夜谈”已接待来访来电3634人次,受理2104件,已解决752件,达35.8%,回复率达到96%。通过“夜谈”所反映的大量社情民意,也使市委组织部多角度地了解了干部,强化了对干部的监督。自“夜谈”以来,对群众反映多、意见大的200多名干部,经过调查核实后,对其中的80多名干部分别进行了谈话诫勉、岗位调整或转执纪执法部门处理。
  漳州市委组织部的“组织部长夜谈”制度,在改进党政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带了好头。1998年4月,漳州市委决定在市直机关20个部门实行“夜谈”联动,进而又发展到市、县、乡三级448个单位同步实施。自实施“联动”至今年6月,共接访13771批、30148人次,接访总件数12694件,已办结10113件,办结率占总接访件的79.7%。自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有了这样一个说话的地方,民意顺了,民情畅达了,全市信访总量有了大幅度下降,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坚持从严治部,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素质
  漳州市委组织部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组织工作的对象是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自身素质不高、知识面有限,就很难与工作对象进行交流,就缺乏共同语言,工作任务也很难完成好。因此,他们在提高组工干部队伍素质方面始终保持着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地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精神带队伍,把“从严治部”的要求,贯穿于自身建设的各个环节。在学习方面,他们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主要内容,联系实际,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坚持中心组和党支部、党小组学习制度的基础上,自1996年11月以来一直坚持每周三2个小时的“夜读”制度,至今已连续进行92次。在学习方式上不仅是读文件、念报纸,还有专题研讨、专家讲座,以及他们创造的“模拟公务员考试”、“干部考部长”、“知识测试”、“读书演讲”等形式,既培养、强化了口头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又使每个干部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有几次“夜读”时间正赶上雷雨交加,但人员照常到齐。几年来,全部机关已有90多篇学习心得体会文章被省级以上刊物采用。他们还有计划地安排本部干部参加党校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军事训练、到省直机关跟班学习、下派挂职锻炼等活动,让大家“充电”、提高多种能力。同时,在部内实行定期交流轮岗制度,使干部在多种岗位上锻炼提高,加快成长。经过两次大面积换岗和3次小调整,干部轮岗面达86%。他们还开展义务“劳动日”活动,组织部机关全体党员到市区清扫卫生,慰问街道环卫工人,使大家不断增强劳动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观念。
  他们坚持以制管人、以章理部。通过对实际工作的反复研究、总结,制定出包括机关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以及党组织活动和事务管理等一整套内容的《工作规范》,建立起一套既职责明确,又便于进行协调、齐抓共管;既能有效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又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能迅速反映各方面信息,又能及时处理各种问题的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规范。为提高办事效率,他们提出了“凡事不过三”的要求,规定对上级重要会议、指示和重大工作部署,科(室)必须在3天内向部领导或部务会汇报并提出贯彻意见;对基层请示的紧急事项必须在3天内作出明确答复。他们重视抓好“文明办公”、“公开办公”,实行工作职责上墙、干部挂牌上岗,接受群众监督。进行干部考核,必须认真查阅干部档案,通过对干部历史与现实情况的完全了解,全面准确地判断干部;考察材料中,必须体现群众公认原则,详细说明在什么范围、找了多少人谈话了解和民主推荐得票名次。去年,有一位同志写的考核材料没有按上述规定注明情况,部里要求必须返工,并责其认真自学《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有一位干部填错被考察对象的简历情况,被发现后也作为工作教训进行教育,以此警示大家时刻牢记组织部门无小事,要做到大错不出科,小错不出部。
  近年来,漳州市委组织部先后获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30多个荣誉称号。他们创造的“组织部长夜谈”制度、新村建设、建立青年干部实践锻炼基地等经验,已由福建省委组织部在全省广泛推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